敛束的意思、敛束的详细解释
敛束的解释
(1).犹收缩。 三国 吴 杨泉 《草书赋》:“或敛束而相抱,故婆娑而四垂。”
(2).约束,收敛。 唐 司空图 《唐故太子太师致仕卢公神道碑》:“及公至镇,待之有节, 重美 虽渐敛束,故态未锄。”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公为学,以为非有廉隅墻壁不能自植立,於是敛束筋骨,刻意以古人为师。”
词语分解
- 敛的解释 敛 (斂) ǎ 收拢,聚集:敛钱。敛足(收住脚步,不住前进)。敛容。敛衣(用收集来的碎布制成的衣)。收敛。聚敛。 征收:横征暴敛。 收束,约束:敛迹。敛手(.缩手,表示不敢恣意妄为;.拱手,表示恭敬)
- 束的解释 束 ù 捆住,系:束缚。束装(整理行装)。束发(?)。束之高阁。束手无策。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束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束。电子束。 控
网络扩展解释
“敛束”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解释
-
收缩
指物体或形态向内收紧、缩小的状态。例如三国吴杨泉《草书赋》中“或敛束而相抱”,形容书法笔势的收拢。
-
约束、收敛
强调对行为或情感的节制。如唐代司空图《卢公神道碑》提到“重美虽渐敛束”,指人物性格从放纵逐渐转为收敛。
二、用法与语境
- 古文例证:
明代唐顺之《万古斋公传》用“敛束筋骨”描述修身养性的过程,体现约束自身行为的含义。
- 现代使用:
该词现代较少单独使用,多出现在书面语或文学作品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具体指向(收缩或约束)。
三、字义延伸
- “敛”:本义为收拢、约束(如“敛容”“敛手”)。
- “束”:捆绑、限制(如“束缚”“拘束”),组合后强化约束或收缩的语义。
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引用,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进一步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二
敛束的意思
敛束(liǎn shù)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收敛、收束。它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严肃而拘谨。
拆分部首和笔画
敛束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来源
敛束来源于古代的汉字演变。敛的原义是收拢、闭合,束的原义是包扎、封闭。结合起来,敛束形容一个人收敛自己的言谈和行为,让自己显得更加庄重严肃。
繁体
敛束的繁体字是「斂束」。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敛束的汉字写法可能略有差异,但基本上和现代写法相似,也是「敛束」。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敛束这个词的例句:
- 他在座位上敛束脸色,显得非常庄重。
- 她敛束了自己的情感,以克制的态度面对困难。
- 面对挑战,我们应该敛束自己,集中注意力解决问题。
组词
与敛束相关的词语有:
- 敛容:指收敛面容表情,显得庄重。
- 束缚:指限制、约束。
- 敛财:指秘密并收敛地贮存财物。
近义词和反义词
敛束的近义词是庄重、严肃。反义词是放纵、张扬。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