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代理學的四個學派。“濂”指 濂溪 周敦頤 ;“洛”指 洛陽 程颢 、 程頤 ;“關”指 關中 張載 :“閩”指講學于 福建 的 朱熹 。 明 李贽 《德業儒臣前論》:“惟此言出,而後 宋 人直以 濂 、 洛 、 關 、 閩 接 孟氏 之傳,謂為知言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 宋 儒據理談天,自謂窮造化陰陽之本,於日月五星,言之鑿鑿,如指諸掌。然 宋 曆屢變而愈差。自 郭守敬 以後,驗以實測,證以交食,始知 濂 、 洛 、 關 、 閩 ,於此事全然未解。”
濂洛關閩是中國宋代理學(又稱道學)的四大主要學派統稱,特指宋代儒家思想發展中的核心流派及其代表人物。該詞由四大地域名稱組合而成,分别代表四位理學奠基人或重要學派領袖及其主要活動地域:
濂:指濂溪學派 - 周敦頤(1017-1073)
洛:指洛學 - 程颢(1032-1085)、程頤(1033-1107)
關:指關學 - 張載(1020-1077)
閩:指閩學(或稱考亭學派)- 朱熹(1130-1200)
“濂洛關閩”一詞高度概括了宋代理學的主要流派及其地理淵源,代表了宋代理學從開創(濂)、奠基(洛)、發展(關)到集大成(閩)的完整脈絡。這四派共同構建了宋代理學的核心理論體系,對後世中國及東亞思想文化産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濂洛關閩”是宋代理學的四個重要學派合稱,分别以地域和代表人物命名,具體解釋如下:
濂學
指周敦頤的學派,因其原居道州營道濂溪(今湖南道縣),世稱“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學開創者,提出“太極”“無極”等核心概念,為後續理學發展奠定基礎。
洛學
以程颢、程頤兄弟為代表,因二人長期講學于洛陽,故稱“洛學”。他們主張“理”是萬物的本源,提出“性即理”“格物緻知”等思想,成為理學正統思想的核心。
關學
以張載為代表,因其講學于關中(今陝西眉縣),世稱“橫渠先生”。關學強調“氣本論”,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儒家使命,注重實踐與經世緻用。
閩學
指南宋朱熹的學派,因其晚年講學于福建考亭,故稱“閩學”或“考亭派”。朱熹集理學之大成,構建以“理氣論”“心性論”為核心的哲學體系,成為官方正統儒學代表。
綜合意義:四派共同構建了宋代理學的理論框架,濂學為起源,洛學為正統,關學重實踐,閩學集大成。明代後常以“濂洛關閩”代指理學主流傳承。
憋強塵點沉潭辭趣當院登程飛熟風硯紛嘩鲋蟄之穴改過遷善高看漢帝杏哈昔泥河清兵士何時核選鶴飲貨倉貨輪匠師家數畿赤金器誇豔老窮遼甯省璘彬麗山留滞陸績橘媒子男高音霓旆袍笏片羽吉光皮草敲撲棋路罄心湫漻泅遊契爺羣衆組織人樣子聖善私制送三蘇劇檀唇讨戮通政司讬諸空言盌子無牛捉了馬耕田誣系嗚咿相對原子質量相投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