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代理學的四個學派。“濂”指 濂溪 周敦頤 ;“洛”指 洛陽 程颢 、 程頤 ;“關”指 關中 張載 :“閩”指講學于 福建 的 朱熹 。 明 李贽 《德業儒臣前論》:“惟此言出,而後 宋 人直以 濂 、 洛 、 關 、 閩 接 孟氏 之傳,謂為知言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 宋 儒據理談天,自謂窮造化陰陽之本,於日月五星,言之鑿鑿,如指諸掌。然 宋 曆屢變而愈差。自 郭守敬 以後,驗以實測,證以交食,始知 濂 、 洛 、 關 、 閩 ,於此事全然未解。”
“濂洛關閩”是宋代理學的四個重要學派合稱,分别以地域和代表人物命名,具體解釋如下:
濂學
指周敦頤的學派,因其原居道州營道濂溪(今湖南道縣),世稱“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學開創者,提出“太極”“無極”等核心概念,為後續理學發展奠定基礎。
洛學
以程颢、程頤兄弟為代表,因二人長期講學于洛陽,故稱“洛學”。他們主張“理”是萬物的本源,提出“性即理”“格物緻知”等思想,成為理學正統思想的核心。
關學
以張載為代表,因其講學于關中(今陝西眉縣),世稱“橫渠先生”。關學強調“氣本論”,提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儒家使命,注重實踐與經世緻用。
閩學
指南宋朱熹的學派,因其晚年講學于福建考亭,故稱“閩學”或“考亭派”。朱熹集理學之大成,構建以“理氣論”“心性論”為核心的哲學體系,成為官方正統儒學代表。
綜合意義:四派共同構建了宋代理學的理論框架,濂學為起源,洛學為正統,關學重實踐,閩學集大成。明代後常以“濂洛關閩”代指理學主流傳承。
濂洛關閩(Lián luò guān mǐn)是一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它的意思是指自古以來,嶺南一帶交通要道的重要關口。
拆分部首和筆畫:
濂(shuǐ):水部首,由"氵"(三畫)和"連"(一畫)兩部分組成。
洛(luò):水部首,由"氵"(三畫)和"各"(四畫)兩部分組成。
關(guān):門部首,由"扌"(三畫)和"關"(六畫)兩部分組成。
閩(mǐn):門部首,由"扌"(三畫)和"品"(八畫)兩部分組成。
來源:
《濂洛關閩》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一首詩《南台四詠》。詩中提到了嶺南這一地區的重要關口及交通要道,後來形成了這個成語。
繁體:
濂洛關閩
古時候漢字寫法:
濂:淋、溰
洛:珞、駱
關:關
閩:閔
例句:
這條道路是濂洛關閩的主要通道。
組詞:
濂州、洛陽、閩南、關口
近義詞:
嶺南、交通要道、要沖
反義詞:
邊遠、偏僻、無人問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