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安貧樂道的意思、安貧樂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安貧樂道的解釋

[be contented in poverty and devote to things spiritual;live contentedly as a poor scholar;happy to lead a ****** virtuous life] 安于清貧的生活,樂于自己的信仰

詳細解釋

謂安于清貧,以追求聖賢之道為樂。為古代儒家所提倡的立身處世的态度。語本《論語·雍也》:“賢哉 回 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 回 也不改其樂。”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 顔淵 樂道,雖簞食在陋巷,不改其所樂。”《後漢書·韋彪傳》:“安貧樂道,恬於進趣,三輔諸儒莫不慕仰之。”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二十:“嘗因溪結亭,號曰 瓢飲 ,蓋欲少見慕賢好古安貧樂道之意。” 明 樊鵬 《何大複先生行狀》:“﹝ 何大復 ﹞讀書必至夜分以為常,與人講論終日不倦,安貧樂道不念家産。” 魯迅 《花邊文學·安貧樂道法》:“勸人安貧樂道是古今治國平天下的大經絡,開過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沒有十全大補*********。”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安貧樂道”是一個源自儒家思想的成語,指安于貧困的境遇,并樂于堅守自己的信仰或道德準則。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内涵: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三、内涵辨析

  1. “安貧”非消極:并非鼓勵主動選擇貧困,而是面對困境時不焦慮、不抱怨,保持尊嚴與樂觀。
  2. “樂道”重踐行:需積極追求真理或信仰,如學者堅守學術理想、修行者遵循道德準則等。
  3. 辯證關系:物質與精神的平衡,如蘇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寫照。

四、相關概念

五、現代啟示

在物質豐富的今天,“安貧樂道”可解讀為:不被消費主義裹挾,在浮躁環境中保持初心,專注内在成長。例如科研工作者甘坐“冷闆凳”、藝術家為創作拒絕商業化等,均體現這一精神的當代價值。

提示:如需了解成語的具體用法或更多典故細節,可查閱《後漢書》《論語》原文,或參考權威詞典如。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貧樂道》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們能夠安心樂意地過着貧窮的生活。下面是關于這個詞的具體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安:宀(寶蓋頭)+女(女子),共6畫; - 貧:貝(貝殼)+貝(貝殼),共8畫; - 樂:丿(撇)+一(橫),共5畫; - 道:辶(辵,走之本義)+首(頭),共14畫。 來源: 《安貧樂道》最早出自《周易·系辭上》:“君子安貧樂道,小人惡富危道。”意味着高尚的人們喜歡過貧窮而正直的生活,而小人卻因富裕而丢失了正道。 繁體: 《安貧樂道》(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安貧樂道(古代無太多不同寫法) 例句: - 他雖然貧窮,但依然能夠安貧樂道。 - 學會享受簡樸的生活,我們才能夠真正地安貧樂道。 組詞: 安詳、安心、貧窮、樂觀、思考、道路 近義詞: 知足常樂、樂天知命 反義詞: 富貴、奢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