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缣的意思、禀缣的詳細解釋
禀缣的解釋
泛指糧饷。《後漢書·杜茂傳》:“﹝ 杜茂 ﹞坐斷兵馬稟縑。”
詞語分解
- 禀的解釋 禀 ǐ 承受,生成的:禀性。禀賦。 指下對上報告:禀報。禀複。回禀。 筆畫數:; 部首:示; 筆順編號:
- 缣的解釋 缣 (縑) ā 雙絲的細絹:缣素。缣缃。缣帛。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禀缣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其含義需從構成該詞的兩個字“禀”與“缣”的本義及引申義來理解。
-
詞義解析:
- 禀 (bǐng):本義指賜予、給予,尤其指官府或上級向下級發放糧食、物資等。如《說文解字》釋:“禀,賜穀也。”引申為承受、領受(如禀受天賦),也指下對上報告(如禀告)。
- 缣 (jiān):指一種質地細密的雙絲織成的淺黃色絲織品。在古代,缣帛常作為書寫材料(如“缣帛書”),也因其價值較高,常被用作貨币或賞賜品(如“束缣”指一捆缣,代指酬金或賄賂)。
- 禀缣 (bǐng jiān):結合兩字含義,“禀缣”特指官府作為俸祿或賞賜發放給官員、吏員的絲織品(缣)。它強調的是官方自上而下給予的、以缣為形式的實物報酬或獎賞。例如在漢代及前後,官員俸祿常包含糧食(俸谷)和布帛(如缣帛),後者即屬“禀缣”範疇。
-
曆史背景與用法:
“禀缣”一詞反映了中國古代(尤其是漢唐時期)實物俸祿制度的特點。在貨币經濟尚不發達的時期,布帛(特别是缣這類優質絲織品)與糧食一樣,是國家財政支付官員俸祿、賞賜功臣或支付勞務的重要形式。相關記載可見于史書及制度文獻。
參考來源:
- 詞義解析依據:《說文解字》(對“禀”、“缣”的本義訓釋),《漢語大詞典》(對“禀缣”的釋義)。
- 曆史背景參考:《後漢書·百官志》(記載漢代官員俸祿制度,包含實物發放),《唐六典》(記載唐代俸祿制度,仍有帛類)。
網絡擴展解釋
“禀缣”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禀缣(拼音:bǐng jiān)指泛指糧饷,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府或軍隊的物資供給。該詞由“禀”(指官府發放的糧食)和“缣”(一種細絹,可作貨币或物資)組合而成,強調物資的官方調配性質。
二、出處與引證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杜茂傳》:
“(杜茂)坐斷兵馬禀缣。”
意為杜茂因擅自截斷軍隊糧饷而獲罪。這一用法表明“禀缣”在古代多與軍事物資管理相關。
三、字詞分解
- 禀(bǐng):
- 本義為“承受、生成”,如“禀性”“禀賦”;
- 引申為“官府發放的糧食”(如“禀米”),或“下級向上級報告”(如“禀報”)。
- 缣(jiān):
- 指雙絲織成的細絹,質地細密,古代常作為貨币或貴重物資使用。
四、相關用法
- 語境:多用于曆史文獻或軍事管理相關的描述,現代漢語中已罕見。
- 近義詞:糧饷、軍需、廪給。
- 擴展:古代類似詞彙還有“廪帛”(糧食與布帛)、“饷缣”(軍饷物資)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後漢書》原文或古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寶珠茶辨剖标譽冰屋欂栌宕冥等第跌剝底蘊地質作用返耕翻騰翻謄反咬伏貼鳏廣州關闬涸凍赫焰黃姜姜花箱撝抑藠子嘉澍家赀今個浄國進酒拘俗居宅纍爵練識靈花裡舍隆福寺雒民濾餅命裡注定墓阙哪裡烹餁平簡貧化蜣螂啓隙忍志删汰稅種說教四膳探喪蜪蚅踢團圞頭艙望歲亡羊微骨溫席扇枕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