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兵籍的意思、兵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兵籍的解釋

兵士的名籍。 唐 韋元甫 《木蘭歌》:“老父隸兵籍,氣力日衰耗。” 明 高啟 《問潮州遷客消息》詩:“名姓未看兵籍落,音書忽附估船還。” 梁啟超 《中國改革財政私案》附《八旗生計問題》:“而旗人亦以久隸兵籍之故,不能獨立營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兵籍”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古代軍隊中登記士兵信息的簿冊或管理制度,主要包含士兵的姓名、隸屬關系、服役狀态等基本信息。這一制度是古代軍事組織管理的重要基礎。

二、詳細解釋

  1. 功能與作用
    兵籍制度用于管理軍隊編制、人員調配及軍力統計,确保軍隊數量和戰鬥力。例如唐代韋元甫《木蘭歌》中提到“老父隸兵籍”,表明兵籍是士兵身份的官方記錄。

  2. 曆史背景
    古代兵籍與戶籍類似,但專門針對軍人,如明代高啟的詩句“名姓未看兵籍落”,反映了士兵脫離軍籍的狀态。清代八旗制度中,旗人因長期隸屬兵籍而難以獨立謀生,說明兵籍的約束性。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概念對比

五、補充說明

兵籍的“籍”原指登記冊(如《木蘭歌》中的“名籍”),後延伸為隸屬關系。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日常使用頻率較低。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兵籍的意思

兵籍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代軍隊編制、管理和人員資料的記錄和檔案。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兵籍的部首是八(bā),總筆畫數為十(shí)。

來源

兵籍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時候的戰争需要有組織的軍隊進行統一指揮,因此需要有相應的軍事編制和人員管理體系。兵籍作為一種記錄和管理軍隊編制和人員的手段,逐漸形成并廣泛應用。

繁體

兵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兵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兵籍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差異。但是整體來說,兵(bīng)的形狀基本類似于現代漢字中的八,籍(jí)的形狀則與現代相似。

例句

1. 軍隊中每個士兵都要登記在兵籍上。

2. 他的家庭成員都被兵籍所列,因此他也無法逃避入伍的命運。

組詞

1. 兵籍管理:指對軍隊編制和人員資料進行登記、更新和維護的管理工作。

2. 兵籍記錄:指将軍隊編制和人員情況按照一定規範和格式進行記錄和保存。

3. 兵籍檔案:指保存軍隊編制和人員資料的檔案。

近義詞

軍籍:指軍人的身份和編制信息。

兵役:指國家對公民的軍事服役義務。

反義詞

平民:指沒有加入軍隊、沒有軍人身份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