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涼葉”。秋天的樹葉。 南朝 宋 謝莊 《黃門侍郎劉琨之诔》:“秋風散兮涼葉稀,出 吳洲 兮謝江畿。”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謝莊<郊遊>》:“涼葉照沙嶼,秋榮冒水潯。” 唐 賀敱 《奉和九月九日應制》:“寒花低岸菊,涼葉下庭梧。” 唐 韋應物 《秋夜一絕》:“高閣漸凝露,涼葉稍飄闈。”
“涼葉”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字面本義 指秋天的樹葉,常見于古典詩詞。南朝謝莊《黃門侍郎劉琨之诔》中的“秋風散兮涼葉稀”、唐代韋應物《秋夜一絕》中的“涼葉稍飄闈”等,均以“涼葉”代指秋日凋零的樹葉,帶有蕭瑟凄清的意境。
引申比喻義 現代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列為成語,比喻人在特定情境下表現冷淡、漠不關心或不争氣。例如形容關鍵時刻不給予幫助的行為。但這一用法在古代文獻中未見實例,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引申。
補充說明:
《涼葉》這個詞出自一首古代詩歌《臨江仙·夜歸臨臯》:“涼葉無籬萦碧濛”,意為飄在空中的涼爽的葉子。這裡的涼葉可以理解為秋天的落葉。
《涼葉》的部首是“葉”,總共有五個筆畫,其中“葉”部的筆畫數為五。
《涼葉》這個詞是從古代文學作品中引用的詞語,表達了秋天的清涼與蕭瑟的意境。
《涼葉》是《涼葉》的繁體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涼葉》這個詞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整體的意思和用法仍然相同。
1. 秋風吹過,涼葉飄落在地上。
2. 散步時,我喜歡踩在涼葉上發出沙沙聲。
涼風、涼爽、涼水、涼亭、清涼
蕭瑟、清涼、秋意、涼飕飕
暖陽、炎熱、夏日、溫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