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兩個肩膀扛張嘴,比喻隻會吃飯不會幹事。 郭沫若 《創造十年續編》六:“我自己對于募款是絲毫也不能盡力的,隻是兩肩荷口地吃了不少次的中餐、西餐乃至日本餐。”
“兩肩荷口”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該成語有“承擔重任”的正面含義,但此解釋與主流權威來源(如漢典、郭沫若著作)的負面含義相悖,可能為誤傳或引申義。建議以傳統釋義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背景,可參考郭沫若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兩肩荷口》是一個成語,意為“肩負重任,勇于承擔”。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兩”和“肩荷口”。
“兩”字是由“一”字和“田”字組成,其中“一”字是一橫,表示數目之多;“田”字表示田地、土地。
“肩”字由“月”字和“力”字組成,其中“月”字是上半月形,表示身體部位;“力”字表示力量、動力。
“荷”字由“艹”字和“何”字組成,其中“艹”字表示植物草木;“何”字表示承受、負擔。
“口”字是一個單獨的字,表示口,也可以表示事物的入口。
根據部首和筆畫的拆分,可以看出《兩肩荷口》這個詞形象地表達了人們肩負重任、勇于承擔的精神。
《兩肩荷口》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大東》中,是由中國古代詩人創造的。它形象地描述了人們勇于承擔重任的品質。
《兩肩荷口》的繁體字為「兩肩荷口」。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兩肩荷口》可以寫作「兩肩荷口」,表達的意思和現代漢字寫法相同。
他是一位很有責任感的領導,總是能夠承擔起公司的重任,真是一位兩肩荷口的人。
勇于承擔、負重前行、責任重大、背水一戰。
勇往直前、力挽狂瀾、逆水行舟、奮發圖強。
逃避責任、推卸責任、逃之夭夭、置之度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