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兵號的意思、兵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兵號的解釋

兵士的标志。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三:“皆佩金銀牌為兵號,始悟前兆何不祥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根據多個來源的考證,“兵號”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基本釋義

“兵號”指代兵士的身份标志,主要用于區分軍人身份或所屬部隊。這一用法最早見于宋代文獻,例如蔡絛在《鐵圍山叢談》中記載:“皆佩金銀牌為兵號,始悟前兆何不祥也。”,說明當時士兵通過佩戴金屬牌作為标識。

構成解析

  1. “兵”:原指武器,引申為戰士、軍隊。如《說文解字》注:“兵,械也。”
  2. “號”:此處指代标志、符號,如《廣雅》釋:“號,令也。”引申為識别記號。

曆史背景

古代戰争中,兵號的作用類似于現代軍人的身份銘牌或部隊番號,用于:

擴展說明

部分文獻中提到“兵號”也用于虛張聲勢,如舉例“項羽兵四十萬,號百萬”,即通過誇大兵號數量威懾敵人。但這種用法更偏向“宣稱”而非具體标識功能。

若需了解更詳細的古代軍事制度,可參考《鐵圍山叢談》或宋代軍事史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兵號》的意思

《兵號》是指給士兵或武裝力量起的專用名稱或代號,用于區分其身份以便組織管理和作戰指揮。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兵號》中的部首是八字底部的“人”字旁,表示與人相關。這個字的總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兵號》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軍事著作中,如《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等。隨着軍事的發展與變革,現代軍隊為了更好地管理和組織士兵,也廣泛使用兵號。

繁體

《兵號》的繁體字為「兵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兵號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變體字中人字旁的左邊長了一撇,寫作「仌」字。

例句

1. 戰士們聽到兵號後立刻整齊地排列成隊伍。

2. 每個士兵都有自己獨特的兵號,以示身份和職責。

3. 兵號是士兵們的驕傲和榮譽,代表着他們的忠誠和勇敢。

組詞

軍號、號令、呼號

近義詞

兵名、軍號、軍名

反義詞

平民、民號、民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