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建立功業的祖先。古多稱開基創業的帝王。《書·伊訓》:“ 伊尹 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于王。” 孔 傳:“ 湯 ,有功烈之祖,故稱焉。”《詩·小雅·賓之初筵》:“籥舞笙歌,樂既和奏。丞衎烈祖,以洽百禮。”《新唐書·叛臣傳上·李懷光》:“考先王之道,烈祖之訓,皆以刑佐德,俾人嚮方。”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維揚生》:“此二人者非不欲創業垂統,為一朝烈祖,施後世而傳無窮也。”
(2).用于對遠祖的美稱。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餘烈祖于 西晉 ,始流播於 東川 。”
“烈祖”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幾個層面解析,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信息:
一、基本定義
功業顯赫的祖先
指建立重大功績的祖先,特指開國帝王或家族中具有開創性地位的先祖。如《尚書》記載商湯被稱為烈祖,因其建立商朝的功業。
遠祖的美稱
在家族世系中,用于尊稱年代久遠但功績顯著的祖先。例如北周庾信在《哀江南賦》中用“烈祖”追溯西晉時期的先祖。
二、宗法制度中的定位
在傳統家族譜系中,“烈祖”位于天祖(第五世祖)與太祖(第七世祖)之間,屬于上九代祖先中的第六世祖。其排序為:鼻祖→遠祖→太祖→烈祖→天祖→高祖→曾祖→祖父→父。
三、廟號中的特殊用法
曆史上多位帝王以“烈祖”為廟號,例如:
四、與相關詞的區别
五、文學與史學應用
在《詩經·烈祖》等文獻中,該詞常用于祭祀場合,表達對先祖功德的頌揚。現代研究中,多用于分析古代宗法制度或帝王廟號體系。
如需具體曆史人物案例或文獻原文,可參考漢典、詩詞注解及史書相關記載。
《烈祖》(lì zǔ)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指的是尊稱祖先中行為勇猛、具有英勇氣魄的祖先。
《烈祖》由“火”和“矢”兩個部首組成。其中,“火”是指火焰,表示熱情和燃燒的意思,也是表示動作或火的事物;“矢”是指箭矢,表示射擊的意思。
根據筆畫數來分析,《烈祖》的兩個字分别有4和5個筆畫。
《烈祖》一詞是中國古代尊稱勇猛祖先的一個稱謂。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帝王制度,用來表示具有特殊功績的祖先。
在繁體中,可以将《烈祖》寫作「烈祖」,兩個字的形狀和結構與簡體相似,隻是書寫風格略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烈祖》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的形狀和意思是相同的。
1. 他是我們家族的烈祖,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 我們要學習烈祖們的精神,努力奮鬥,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組詞:烈士、烈火、烈性、烈焰
近義詞:勇猛、英勇、威武、豪傑
反義詞:懦弱、膽小、軟弱、怯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