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染色的熟絲。《管子·地員》:“其麻……大者不類,小者則治,揣而藏之,若衆練絲。” 漢 王充 《論衡·率性》:“十五之子其猶絲也,其有所漸化為善惡,猶藍丹之染練絲,使之為青赤也。”《後漢書·楊終傳》:“《詩》曰:‘皎皎練絲,在所染之。’” 李賢 注:“逸詩也。”
關于“練絲”的詞義,綜合不同文獻來源,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析:
一、基本詞義
“練絲”指未染色的熟絲,即經過煮練處理但未上色的絲線。這一釋義源自古代文獻記載,如《管子·地員》中提到“若衆練絲”,《論衡·率性》也以“藍丹之染練絲”作比喻。
二、引證與典故
三、現代語境中的争議
部分現代資料(如)将“練絲”解釋為“形容手指或物體細長如絲”,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是引申或誤用。建議優先采用傳統釋義,即未染色的熟絲及哲學比喻義。
該詞核心含義為“未染熟絲”,多用于哲學讨論;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謹慎使用。
練絲,拆分部首為纟和千,筆畫為丨、一、一,字形結構簡單明了。這個詞源于漢代,原指用來制作絲繩的細絲。它的繁體字為「練絲」。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練絲」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古時候,字形中的丨和兩個一呈放射狀排列,形似扇子。現代寫法中,丨和兩個一關系更為緊密,更符合實際物體的形态。
例句:
1. 她手巧練絲,制作出了一條漂亮的絲帶。
2. 練絲的工藝需要耐心和細緻的動作。
組詞:練習、練兵、練功、練舞、練字
近義詞:編織、造繩、搓絲、制繩
反義詞:斷絲、松絲、脫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