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禮樂儀制。《漢書·禮樂志》:“是時,上方征讨四夷,鋭志武功,不暇留意禮文之事。” 晉 幹寶 《晉紀總論》:“順乎天而享其運,應乎人而和其義,然後設禮文以治之,斷刑罰以威之。” 唐 韓愈 《禘祫議》:“然而禮文繁漫,所執各殊。” 宋 王禹偁 《籍田賦》序:“自 周 德下衰,禮文殘缺。”
(2).謂禮經所載之文。《書·周官》“冢宰掌邦治” 唐 孔穎達 疏:“此經言六卿所掌之事撮引《周禮》為之揔目,或據禮文,或取禮意,雖言有小異,義皆不殊。”
“禮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禮樂儀制
指古代社會中的禮儀規範和制度體系,涵蓋禮儀、音樂、典章等文化形式。例如《漢書·禮樂志》提到漢朝因征伐四夷而忽視“禮文之事”,說明其與政治治理密切相關。晉代幹寶和唐代韓愈的文獻中,也多次用“禮文”強調禮儀制度對社會秩序的作用。
禮經所載之文
特指《周禮》《儀禮》等儒家經典中記載的禮儀條文。唐代孔穎達在注解《尚書》時,明确将“禮文”與《周禮》内容關聯,體現其作為經典文獻的權威性。
“禮”指禮儀規範,“文”則包含文明、文雅之意,二者結合既強調制度約束,也體現文化修養。若需具體文獻例證,可參考《漢書》《晉紀總論》等原始出處。
《禮文》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以禮儀為主題的文章或文書。
《禮文》的主要部首是示,并且包含了8個筆畫。
《禮文》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它既可以指代寫有禮儀内容的文章,也可以指代用來表達對某些人或事物的敬意的文章。
《禮文》在繁體字中通常寫作《禮文》。
在古代,漢字《禮文》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意思基本相同。具體的古代寫法可能因曆史時期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1. 他的演講是一篇令人感動的《禮文》。
2. 我閱讀了一些有關婚禮儀式的《禮文》。
以《禮文》為詞根的常見組詞有:禮儀、禮貌、文人、文化。
《禮文》的近義詞包括:禮節、禮儀、禮貌、儀文。
《禮文》的反義詞可能是與禮儀相反的詞語。
以上就是關于《禮文》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相關内容。【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