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一種刑罰。把罪人流放到邊地守禦。《隋書·高祖紀上》:“ 帝唐 崇山 之罰,僅可方此, 大漢 流禦之刑,是亦相匹。”
“流禦”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流禦(liú yù):指古代的一種刑罰,将罪犯流放到邊遠地區并責令其參與戍守防禦。該刑罰結合了“流放”與“戍邊”雙重性質,既是對犯罪的懲戒,也起到鞏固邊疆的作用。
《隋書·高祖紀上》記載:“帝唐崇山之罰,僅可方此,大漢流禦之刑,是亦相匹。”
(注:此處将隋朝的“流禦”與上古刑罰“崇山之罰”類比,說明其嚴酷性。)
這種刑罰常見于隋唐時期,可能用于替代更嚴酷的死刑或肉刑,既減少人口損失,又利用罪犯勞力加強邊防。
以上信息綜合自權威詞典和古籍文獻,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隋書》原文或相關法制史研究。
《流禦》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指隨着水流漂泊或跟隨河水而行走的禦史或官員。
這個詞語源自《史記·禦史台》。在古代,禦史台是中國的一個重要禦史機構,禦史是禦史台的官員,負責監察官員的政績以及揭發腐敗行為。當禦史或官員執行任務時,有時需要隨着河流行走,因此形成了“流禦”一詞。
《流禦》的分解部首和筆畫如下:
流:部首為水,總計7畫。
禦:部首為彳,總計11畫。
《流禦》的繁體字為「流禦」。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禦」字在不同朝代和不同地區可能有不同的寫法。例如,秦代的寫法為「禺」,漢代的寫法為「馭」,魏晉南北朝的寫法為「禦」。這些不同的寫法都具有相同的基本含義,即駕馭、支配、指揮。
以下是使用《流禦》一詞的例句:
1. 禦史展開了一次流禦任務,跟隨河水下遊調查并揭發了一起貪污案件。
2. 流禦官員頻繁出入各地,收集情報并向皇帝報告。
一些以《流禦》為組成部分的詞語:
1. 流禦路徑
2. 流禦巡查
3. 大流禦
與《流禦》意義類似的詞語:
1. 沿河巡行
2. 沿途監察
3. 河道禦察
與《流禦》意義相反的詞語:
1. 固守崗位
2. 駐守一地
3. 防線不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