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劉永福的意思、劉永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劉永福的解釋

(1837-1917)清末将領。廣東欽州(今屬廣西)人。曾參加天地會起義,在廣西雲南邊境組織黑旗軍。後受越南約請,領兵赴越抗法。中法戰争中受清政府改編,屢敗法軍。甲午戰争時任幫辦台灣防務,抗擊侵台日軍,後退回廣東。辛亥革命後,曾任廣東民團總長,不久辭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劉永福(1837年10月10日—1917年1月9日)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軍事将領和民族英雄,其事迹主要圍繞抗法援越與抗日保台展開。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一、生平背景

  1. 出身與早年
    劉永福祖籍廣西博白,生于廣東欽州(今屬廣西防城港),家境貧寒。少年時期曆經父母早逝,以傭工、灘師等職業謀生。1857年加入天地會反清起義軍,逐步積累軍事經驗。

  2. 黑旗軍的建立
    1866年,他在廣西歸順州(今靖西縣)創立黑旗軍,以七星黑旗為标志,後轉戰越南保勝地區(今老街),逐漸發展成一支紀律嚴明的武裝力量。

二、軍事成就與曆史貢獻

  1. 抗法援越

    • 1873年和1883年兩次應越南王朝請求,率黑旗軍大敗法軍,擊斃法軍統帥安邺、李維業,被越南國王封為三宣提督。
    • 中法戰争期間(1883-1885),配合清軍取得臨洮大捷,成為近代中國少有的對外戰争勝利案例。
  2. 抗日保台

    • 1895年甲午戰争後,清政府割讓台灣,劉永福被推舉為台灣抗日聯盟首領,以“台灣民主國大将軍”名義領導軍民抵抗日軍。在糧彈匮乏、無外援的情況下堅守台南五個月,最終被迫内渡大陸。

三、晚年與評價

四、其他關聯信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軍事策略或具體戰役細節,可參考地方志或專題研究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劉永福的意思

劉永福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作人名,代表着一個人的姓氏和名字。

劉永福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劉永福的拆分為“刂刄永福”,它們分别是刀刃的意思、永久的意思和幸福的意思。

劉永福的部首為刀部(刂)和禾部(禾),分别代表着刀和禾的部首。

劉永福的總筆畫數為12畫。

劉永福的來源和繁體

劉永福作為人名,在中國的曆史長河中流傳了很久。根據姓氏的起源,劉氏來源于姜姓,源于姜姓後裔。劉永福在現代也是一個常見的名字。

在繁體字中,劉永福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常常有變化。然而,劉永福這個名字的寫法并沒有顯著的變化。

劉永福的例句

1. 劉永福是一位非常勤奮的學生,兢兢業業地學習每一門功課。

2. 劉永福的演講受到了熱烈的掌聲和贊賞。

3. 劉永福終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一位優秀的音樂家。

劉永福的相關詞語

組詞:劉明永、劉永遠、福永樂

近義詞:劉永發、劉永春、劉永麗

反義詞:劉短福、劉暫福、劉倒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