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流冗的意思、流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流冗的解釋

(1).流散;流離失所。《漢書·成帝紀》:“水旱為災, 關 東流冗者衆, 青 、 幽 、 冀 部尤劇。” 顔師古 注:“冗,散失其事業也。” 唐 杜甫 《夏日歎》詩:“萬人尚流冗,舉目惟蒿萊。”

(2).指流離失所的人。《新唐書·泉男生傳》:“ 儀鳳 二年,詔安撫 遼東 ,并置州縣,招流冗,平斂賦,罷力役,民悅其寬。” 清 錢謙益 《大學士孫公行狀》:“ 杏山 十萬之義兵豈忍其委於夷虜?關城數萬之流冗,豈忍其盡為捐瘠?”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流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需結合權威來源綜合分析:

一、核心含義解析

  1. 流離失所(主要義項)

    • 基本解釋:指百姓因災禍或戰亂被迫離開家園、四處漂泊的狀态。
    • 文獻例證:
      • 《漢書·成帝紀》記載:“關東流冗者衆”,顔師古注“冗”為“散失其事業”。
      • 杜甫《夏日歎》中“萬人尚流冗”描繪了戰亂後民衆流散的景象。
  2. 指代流民群體

    • 《新唐書》提到“招流冗”指朝廷安撫流民的政策,此處“流冗”直接代指流離失所的人群。

二、其他釋義辨析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言談冗長”,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撐,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用,建議優先采用曆史文獻中的原始含義。

三、字詞構成

四、使用建議

在閱讀古文時遇到該詞,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狀态或人群)。現代語境中使用建議注明古典出處,避免與“冗長”等現代義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流冗》的意思

《流冗》(liú rǒng)這個詞源于《左傳·襄公二十一年》中的一句話:“凡衆軍之士,不聞詩書,以冗亡。”意為沒有詩書知識,奔波流浪。在古代文獻中,冗指多餘,而流則表示流浪、漂泊之意。

拆分部首和筆畫

《流冗》的部首拆分為“氵”和“冖”,其中“氵”為水的偏旁,“冖”為冠冕頭飾,總共包含12個筆畫。

來源與繁體

《流冗》一詞源自古代典籍《左傳》,是作者通過描述軍士的狀态而形成的成語。在繁體字中,“流冗”為「流」和「冗」,沒有變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流冗》在古漢字寫法中的表示為「流冗」,隻是書寫形式上的差異,義項和發音保持不變。

例句

1.他因為不讀書,一直在流冗漂泊,無法安定下來。

2.年輕的畫家辭去了穩定的工作,選擇了流冗的藝術生活。

組詞

1. 流離:形容流浪、漂泊的狀态。

2. 冗雜:形容多餘而複雜的事物。

3. 冗長:形容過長而無效的文字或言辭。

4. 流亡:指因政治原因或戰亂等原因離開本國,流浪他國定居。

近義詞

1. 流浪:指離開家園,四處漂泊。

2. 漂泊:形容四處流浪,沒有固定住所。

3. 遊蕩:形容到處閑逛,無所事事。

反義詞

安定、定居:與“流冗”相對,指有一個穩定的居所,過着安定的生活。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