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樂名。傳為 颛顼 所作。《漢書·禮樂志》:“昔 黃帝 作《鹹池》, 顓頊 作《六莖》, 帝嚳 作《五英》。” 漢 班固 《白6*虎通·禮樂》、 漢 應劭 《風俗通·聲音》、 漢 蔡邕 《獨斷上》皆謂 颛顼 之樂曰《六莖》。《太平禦覽》卷七九引《帝王世紀》則稱 帝喾 高辛氏 作《六莖》。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鹹池》《六莖》之發,衆人所共藥,而 墨翟 有非之之論。”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 郢 人美《下裡》之淫鼃,而薄《六莖》之和音。” 南朝 梁 沉約 《修定樂書疏》:“定大 梁 之樂,使《五英》懷慚,《六莖》興愧。”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六莖漢語 快速查詢。
“六莖”一詞主要有兩種解釋,需根據語境和來源區分其含義:
1. 古樂曲名
據《漢書·禮樂志》、《白虎通·禮樂》等記載:
2. 俚語隱喻
部分網絡詞典(如查字典)标注其指代男性生殖器官:
(注:以上分析綜合了漢典、滬江詞典及傳統典籍記載,網絡釋義标注來源僅供參考。)
《六莖》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植物的枝幹或莖的數量為六。莖是植物的主要器官之一,負責承擔植物的支持和輸送水分養分的功能。
六莖的部首是艹(草字頭),表示和植物相關。它的筆畫數為11畫。
六莖一詞并無特定來源,它是由“六”和“莖”兩個字組合而成的。六表示數量為六,莖表示植物的主幹。
六莖的繁體字為「六莖」。莖是莖的古體字,用來表示植物的枝幹。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六莖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沒有特定的古代典籍記載,我們無法确切知道六莖在古時候的具體寫法。
1. 這種植物每株都有六莖。
2. 農民用鋤頭挖溝,将作物的六莖插入其中。
1. 七莖:表示植物的枝幹或莖的數量為七。
2. 五莖:表示植物的枝幹或莖的數量為五。
六莖的反義詞是“無莖”,表示植物沒有分枝或莖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