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賓祭的意思、賓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賓祭的解釋

(1).謂招待貴賓和舉行大祭。《左傳·襄公十年》:“ 魯 有禘樂,賓祭用之。” 楊伯峻 注:“ 魯 用 周王 之禘樂,於享大賓及大祭時用之。” 宋 張載 《正蒙·樂器》:“采枲耳,議酒食,女子所以奉賓祭、厚君親者足矣。” 清 曾國藩 《歐陽氏姑婦節孝家傳》:“勤其力以率其妯娌,與其子姓傭奴,各有專職,土無寸曠,人無晷暇,俛拾仰取,賓祭有經。”

(2).設屍而祭。《逸周書·大匡》:“祈而不賓祭,服潄不制,車不雕飾。” 朱右曾 校釋:“賓,屍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賓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含義

指在宴會或祭祀活動中擔任主賓或主祭的角色,由“賓”(客人/主賓)和“祭”(祭祀)組合而成。


二、詳細解釋

  1. 招待貴賓與舉行大祭
    古代用于描述同時接待重要賓客和進行重大祭祀的禮儀活動。例如:

    • 《左傳·襄公十年》記載:“魯有禘樂,賓祭用之。”楊伯峻注釋稱,魯國在宴請貴賓(享大賓)和重大祭祀時使用周王室的禘樂。
    • 宋代張載《正蒙·樂器》中也提到女子通過籌備酒食參與賓祭,以示對賓客和祖先的尊重。
  2. 設屍而祭
    指古代祭祀時用活人(“屍”)代表受祭者的特殊儀式。例如:

    • 《逸周書·大匡》提到“祈而不賓祭”,朱右曾校釋稱“賓”即“屍”,表明這種祭祀形式的存在。

三、延伸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背景,可參考《左傳》或漢代禮學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賓祭(bīn jì)是一個漢字詞語,它包含兩個部分:賓和祭。賓指的是客人、來訪的人,祭表示祭祀、奉獻。賓祭的意思就是以祭祀的方式招待客人或來訪的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 賓:宀(寶蓋頭)+ 口(口) - 祭:祀(示、土、神)+ 示(礻) 賓祭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禮制。古時候,人們在招待貴賓或舉行重要場合時,常常使用祭祀的方式,以示尊敬和對客人的熱情款待。賓祭也被視為一種尊重和表達感激之情的方式。 繁體字的寫法是「賓祭」。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核心意義保持一緻。例如,在《說文解字》中,「賓」的古字寫作「賓」,「祭」的古字寫作「祠」。這些古代寫法傳承至今,讓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漢字的演變與曆史。 以下是一個賓祭的例句: - 他們以隆重的賓祭儀式歡迎了國際貴賓團。 與賓祭相關的組詞有:賓客、祭拜、祭品等。近義詞可以是:招待、款待、接待。反義詞可以是:冷落、忽視、疏遠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