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六館的意思、六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六館的解釋

(1).國子監之别稱。 唐 制,國子監領國子學、太學、四門、律學、書學、算學,統稱六館。 宋 元 以後,漸加合并,以至僅存國子一學,但後世仍以六館指國子監。 唐 韓愈 《太學生何蕃傳》:“於是太學六館之士百餘人,又以 蕃 之義行,言於司業 陽先生 城 ,請諭留 蕃 。” 明 宋濂 《送國子正蘇君還金華山中序》:“ 平仲 将行,率六館之士祖餞於 龍江 之上。” 清 馮桂芬 《改建正誼書院記》:“書院始於 唐明皇 建麗正書院。蓋六館之屬,與今書院異。”

(2).謂 清 之實錄館、文穎館、國史館、四庫全書館、四庫會要館、内廷方略館。 清 梅曾亮 《光祿大夫經筵講官禮部尚書李公墓碑》:“輶車風馳,入我包匭,成均大師,六館詠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六館”是古代官學機構的統稱,具體含義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一、唐代國子監的六館

唐代國子監下設六類專門學校,統稱“六館”:

  1. 國子學:招收三品以上官員子弟,教授儒家經典。
  2. 太學:面向五品以上官員子弟,側重經史研習。
  3. 四門學:針對七品以上官員及平民優秀子弟,内容與太學相似。
  4. 律學:培養法律人才,學習律令和司法實務。
  5. 書學:專攻書法與文字學,包括篆、隸、楷等字體。
  6. 算學:教授數學與天文曆法,如《九章算術》。

宋元後六館逐漸合并,僅存國子監,但後世仍沿用“六館”代指國子監。


二、清代官方編纂機構

清代将六類重要文化編纂機構合稱“六館”:

  1. 實錄館:編修皇帝實錄。
  2. 文穎館:整理宮廷文獻。
  3. 國史館:修撰國史。
  4. 四庫全書館:編纂《四庫全書》。
  5. 四庫會要館:輯錄《四庫全書》精華。
  6. 内廷方略館:記錄軍事與外交事件。

補充說明

唐代六館體現了分科教育體系,而清代六館側重文獻編纂,兩者職能差異顯著。韓愈《太學生何蕃傳》中提到的“太學六館”即指唐代國子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六館:什麼意思

六館(liù guǎn)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指的是古代中國的六個最重要的學術機構。在古代,中國的學術研究主要集中在這些六個機構中。

六館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六館的第一個字“六”包含了三個部首和七個筆畫。它的部首是“兒”,同時兼有“亅”和“八”。它的筆畫順序為橫、豎、撇、橫彎鈎、捺、撇、橫。

六館的第二個字“館”包含了兩個部首和八個筆畫。它的部首是“韋”,同時兼有“門”。它的筆畫順序為豎彎、橫、豎、撇、橫、豎、撇、捺。

六館的來源

六館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學術制度。在明清兩代,六館是朝廷設立的六個最高學府,分别是南京禮部(主要負責禮制規範)、翰林院(主要負責朝廷文稿的書寫、編纂)、國子監(主要負責國家的教育)、太學(為皇室子弟和貴族子弟提供高等教育)、天文台(主要負責天文觀測與預測)、兵部(負責軍事編制與軍事策劃)。這些機構集中了當時最頂尖的學者和研究資源,對中國的學術研究和文化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六館的繁體

六館的繁體寫法為「六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六館的字形略有不同。其中,“六”的字形由六個橫豎相交組成,更加複雜;“館”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而且有兩個韋字旁。

六館的例句

明代的六館是中國古代學術界的重要組織。

六館的組詞

六館沒有特定的組詞,但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更具體的概念,如“六館文獻”、“六館學者”等。

六館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六館的近義詞可以是“學府”、“學院”等,反義詞可以是“學堂”、“普教”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