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骈體。骈文。驪,通“ 麗 ”。《清史稿·禮志五》:“凡太廟冊、寶皆用玉,色青白,冊文用驪體,寶文如諡號。”
根據多個權威來源的綜合分析,"骊體"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一種文體概念,具體解釋如下:
核心定義
骊體即骈體文,是盛行于六朝時期的一種講究對仗工整、聲律和諧的文體。其名稱中"骊"通"麗",指文辭華美絢麗的特點。
文體特征
• 句式結構:以四六句為主,注重對偶工整
• 語言風格:辭藻華麗,多用典故
• 聲韻要求:追求平仄協調,講究聲律效果
• 與散體區别:相對于自由抒寫的散體文,骈體更強調形式美
曆史應用
《清史稿·禮志五》記載,清代太廟的冊文采用骊體撰寫,所用玉冊材質為青白色玉石,寶文内容與谥號相呼應。這說明該文體在禮儀文書中具有特殊地位。
語言演變
"骊"作為通假字的使用,反映了古代漢語中音近借用的特點,此類現象在《說文解字》等古籍中常見,但具體到"骊體"一詞,現存文獻主要見于清代史籍記載。
建議:若需了解骈體文的具體作品或發展脈絡,可參考《文心雕龍·麗辭》等古典文論著作,或查閱《骈體文鈔》等專集。
骊體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建築物或工藝品造型優美、精緻、華麗。
骊體的部首是馬(馬),筆畫數為14劃。
骊體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一個古代少見的美好形容詞。現代繁體字為麗體。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骊體的形狀常常是用來形容建築物或工藝品的,特别是用來形容宮殿、城牆等高聳宏偉、風格華麗的建築。
1. 這座宮殿的骊體雄偉壯觀,令人歎為觀止。
2. 這件工藝品的骊體精緻細膩,顯示出了匠人的高超技藝。
骊體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如骊紋(形容裝飾有骊體樣式的紋飾)。
與骊體意思相近的詞語有華麗、精美、細膩等。
與骊體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樸實、簡陋、粗糙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