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黎庶的意思、黎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黎庶的解釋

[the common people;the multitude] 衆民,民衆

詳細解釋

黎民。《史記·孟子荀卿列傳》:“ 騶衍 睹有國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於身,施及黎庶矣。” 宋 範仲淹 《奏上時務書》:“國侵則害加黎庶,德敗則禍起蕭墻。”《紅樓夢》第一一四回:“上慰聖心,下安黎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黎庶”是古代漢語中表示百姓、民衆的詞彙,常見于曆史文獻及文學作品,其含義和使用特點如下:

一、基本釋義

黎庶(拼音:lí shù)指代普通民衆,與“黎民”“庶民”同義,強調社會中的廣大平民群體。例如:

二、詞源與結構

三、曆史用例與文學意象

  1. 治國理念:常與統治者的責任關聯,如魏征提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以“黎庶”喻水,警示君主重視民意。
  2. 和平象征:如“黎庶安居”“三世無犬吠之警”等描述,體現民衆在太平時期的安定生活。
  3. 道德勸誡:範仲淹在奏折中強調“德敗則禍起蕭牆”,主張以德政惠及黎庶。

四、近義詞與用法

總結來看,“黎庶”一詞承載了中國古代“以民為本”的政治思想,常見于強調統治者與民衆關系的語境中,具有鮮明的曆史和文化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黎庶

黎庶是一個具有深厚含義的詞語,包含着豐富的文化内涵。該詞的拆分部首為黎和庶,分别由黑和廣組成。

黎的意思是黑暗、無光明之意,原本用于形容秋天的天暗。庶的意思是平民、百姓之意,指大衆或普通人。綜合起來看,黎庶可以理解為平民衆多,或者指廣大的人民。

黎庶源于古代的文獻,在《左傳》等古代文獻中有所出現。這個詞語在古代常常用來形容整個社會的大衆百姓,反映了封建社會中統治者與百姓之間的差距。

在繁體字中,黎庶的書寫形狀保持不變,同樣由黑和廣這兩個部首組成。

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黎庶在古代的書寫形式為「黍」和「卒」。這兩個字分别代表了黑、庶的含義。

以下是黎庶的例句:

1. 黎庶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

2. 統治者應當關心黎庶的利益。

黎庶的組詞:

1. 黎民:指普通人,即黎庶中的一員。

2. 庶民:與黎民意義相同。

黎庶的近義詞:

1. 平民:與庶民意義相同。

2. 百姓:與黎庶意義相同。

黎庶的反義詞:

1. 紳士:指上層社會的有錢有勢的人。

2. 精英:指社會精英,相對于一般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