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禮辭的意思、禮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禮辭的解釋

按照禮節辭謝;辭謝。《儀禮·士冠禮》:“主人戒賓,賓禮辭許。” 鄭玄 注:“今将冠子,故就告僚友使來。禮辭,一辭而許。”《儀禮·燕禮》:“射人命賓,賓少進,禮辭。” 鄭玄 注:“禮辭,辭不敏也。” 唐 韓愈 《送幽州李端公序》:“某禮辭曰:‘公天子之宰,禮不可如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禮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禮辭”指按照禮節進行辭謝或告别,強調在人際交往中遵循禮儀規範表達辭意。該詞由“禮”(禮貌、尊重)和“辭”(告别、推辭)組合而成,體現對他人尊重的态度。

二、使用場景

  1. 正式場合:如古代宴會、冠禮等儀式中,賓客向主人辭别(《儀禮·士冠禮》記載“賓禮辭許”),或現代會議結束時的禮貌緻意。
  2. 書面表達:常見于書信或文雅對話中,例如唐代韓愈在《送幽州李端公序》中以“某禮辭曰”表達謙辭。

三、曆史淵源

該詞最早見于《儀禮》,鄭玄注“禮辭,一辭而許”,說明古代辭謝需遵循“初辭而再受”的禮節程式,體現儒家“克己複禮”的思想。

四、現代延伸

如今“禮辭”不僅限于辭别場景,也可用于婉拒邀請或饋贈,例如:“他禮辭了對方的厚禮,隻收下心意。”這種用法延續了以禮相待的文化傳統。

如需查閱古籍原文或更多用例,可參考《儀禮》《禮記》等文獻,或訪問漢典、查字典等權威辭書平台獲取完整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禮辭》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禮辭》這個詞指的是在正式場合中表達敬意和感謝的言辭或文字。它用于表示人們在與長輩、上級、客人等人交往中使用的恭敬性質的辭令和語言。

拆分部首和筆畫

《禮辭》的拆分部首為礻和辭,其中礻為左部偏旁,表明與祭祀、禮儀等相關,辭為右部偏旁,表示與言辭、辭别等有關。

根據常用字字形規範,礻的筆畫數為4,辭的筆畫數為11。

來源

《禮辭》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禮制。古代中國非常重視禮儀,人們在各種正式場合中都需要注意言辭的恭敬和尊重。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和人們的尊嚴,形成了以禮儀為核心的文化體系。

繁體

《禮辭》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禮辭」。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禮」字一般是以「層」表示。而「辭」一般是以「辭」表示。例如,「禮辭」在古代可以寫作「層辭」。

例句

1. 在年底的頒獎典禮上,他以恭敬的禮辭向獲獎者表示祝賀。

2. 在離别時,她用溫情的禮辭告别了那位老師。

組詞

1. 禮儀:指以一定的方式和形式表達對他人的尊重和關懷。

2. 辭章:指辭别的文字或言辭。

近義詞

辭謝、道謝、緻謝、感謝

反義詞

冷淡、無禮、無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