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利比亞的意思、利比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利比亞的解釋


北非國家。臨地中海。面積17595萬平方千米。人口4405萬(1995年)。首都的黎波裡。除沿海狹長地帶外,基本上為沙漠。氣候幹熱。石油工業為經濟支柱。世界重要石油生産國和輸出國之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利比亞(阿拉伯語:ليبيا,英語:Libya)是北非國家,全稱“利比亞國”(State of Libya),其詞義與地理、曆史、文化密切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詞義

  1. 地理含義
    利比亞位于非洲北部,北臨地中海,東接埃及和蘇丹,西鄰突尼斯和阿爾及利亞,南界尼日爾和乍得,國土面積約176萬平方公裡,首都的黎波裡。全境95%以上為沙漠和半沙漠,僅沿海有狹長綠洲帶,氣候幹熱。

  2. 語言與民族
    國名“利比亞”源自希臘語“Libúē”,原指北非地區。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主要民族為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伊斯蘭教為全民信仰。


二、曆史沿革

  1. 古代文明

    • 公元前3世紀建立努米底亞王國,後受羅馬帝國統治。
    • 7世紀阿拉伯人征服當地,引入伊斯蘭教和阿拉伯文化。
  2. 殖民與獨立

    • 16世紀被奧斯曼帝國控制,1912年成為意大利殖民地。
    • 1951年獨立為利比亞聯合王國,1969年卡紮菲政變後更名為“阿拉伯利比亞共和國”。
    • 2011年卡紮菲政權倒台後,國名定為“利比亞國”。

三、經濟與社會

  1. 資源與經濟
    石油是經濟支柱,曾為非洲重要産油國,但因長期戰亂導緻經濟衰退。

  2. 社會現狀
    人口約710萬(2022年),以阿拉伯人為主,多聚居沿海城市。局勢持續動蕩,政治分裂嚴重。


四、文化象征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細節或當前局勢,可參考來源網頁的完整内容。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利比亞

利比亞,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為利和比,總共有13個筆畫。利字有3個筆畫,比字有10個筆畫。

利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古代寫法為“斿”,意為刻碑。比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金文,古代寫法為“匕”或“比”,意為匕首。

利比亞一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利亮亞」。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利”字的變體形式有“厲”、“離”等。而“比”字的變體形式有“匕”、“它”等。

例句:
1. 利比亞位于非洲北部。
2. 這個國家以其豐富的石油資源而聞名。

一些由“利比亞”組成的詞語有:
1. 利比亞人:指來自利比亞的人。
2. 利比亞語:指利比亞的官方語言。

與“利比亞”相關的近義詞有:
1. 沙漠國家:因利比亞大部分地區都是沙漠而得名。
2. 阿拉伯聯盟成員國:利比亞是阿拉伯聯盟的成員之一。

與“利比亞”相關的反義詞有:
1. 歐洲:利比亞位于非洲,與歐洲相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