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使的别稱。廉,通“ 覝 ”。《舊唐書·李德裕傳》:“ 德裕 身居廉鎮,傾心王室,遣使獻《丹扆箴》六首。” 清 梁章鉅 《稱謂錄·按察使》:“廉鎮,即觀察使也。”
“廉鎮”是一個古代官職的别稱,具體釋義及背景如下:
基本含義
廉鎮指觀察使的别稱,其中“廉”通“覝”(意為察看),“鎮”取安定、鎮守之意。該稱謂主要用于唐代及清代文獻中,代指負責監察地方政務的官員。
曆史出處
職能演變
觀察使是唐代設立的監察官職,負責巡查州縣、考核吏治;清代按察使則主管一省司法與監察,兩者職能均包含“廉鎮”所強調的監察與鎮守性質。
字義補充
“廉鎮”是古代對監察類官職的雅稱,需結合具體朝代文獻理解其職能範圍。該詞現代已不常用,主要用于曆史研究或古籍解讀。
廉鎮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彙,它包括兩個字:廉和鎮。廉鎮的意思是指守廉節、正直誠實的政府官員或地方。下面将對廉鎮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進行介紹。
廉鎮由“廣”和“雲”兩個部首組成。廉的拼音是lián,它的部首是廣,總共有5畫;鎮的拼音是zhèn,它的部首是雲,總共有16畫。
廉鎮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周禮·天官冢宰》記載:“應舉吏,負責菜食,廉于其職。”廉在古代指廉潔、正直的品德;鎮指鎮撫、管理。
在繁體字中,廉鎮的寫法是“沈鎮”。
廉鎮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略有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廉的寫法是“厈”,而鎮的寫法是“鎮”。
1. 廉鎮官員深受百姓的敬仰和信任。
2. 因為村裡有一個廉鎮的村長,整個村莊變得安定和諧。
廉潔、廉政、廉價、廉租、鎮定、鎮靜、鎮痛、鎮壓
廉正、廉潔、正直、清廉、守廉
貪污、腐敗、不廉、不正、不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