斂賒的意思、斂賒的詳細解釋
斂賒的解釋
貨物滞銷時,由公家收購;缺貨時,由公家賒給,合稱“斂賒”。《周禮·地官·司市》:“以泉府同貨而斂賒。” 鄭玄 注:“謂民貨不售,則為斂而買之;民無貨則賒貰而予之。”
詞語分解
- 斂的解釋 斂 (斂) ǎ 收攏,聚集:斂錢。斂足(收住腳步,不住前進)。斂容。斂衣(用收集來的碎布制成的衣)。收斂。聚斂。 征收:橫征暴斂。 收束,約束:斂迹。斂手(.縮手,表示不敢恣意妄為;.拱手,表示恭敬)
- 賒的解釋 賒 (賒) ē 買賣貨物時延期付款或收款:賒欠。賒賬。賒購。賒銷。 長,遠:“長笛起誰家,秋涼夜漏賒”。“萬裡休言道路賒”。 古同“奢”,奢侈。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斂賒”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官府對市場供需的調節機制,具體含義如下:
1.基本定義
- 斂:指當貨物滞銷時,官府出面收購,防止商品積壓、價格暴跌。
- 賒:指當市場缺貨時,官府将物資賒給百姓,緩解短缺、穩定物價。
- 二者合稱“斂賒”,是古代經濟調控的重要手段。
2.曆史出處
- 該制度最早見于《周禮·地官·司市》:“以泉府同貨而斂賒。”
東漢鄭玄注解:“民貨不售,則為斂而買之;民無貨則賒貰(shì)而予之。”說明其運作方式。
3.運作方式與目的
- 平抑物價:通過“斂”避免供過于求導緻物價崩跌,通過“賒”緩解供不應求引發的物價飛漲。
- 穩定民生:官府作為市場調節者,保障百姓基本物資需求,減少經濟波動對社會的沖擊。
4.相關背景
- 屬于西周時期“泉府”(掌管貨币與市場的機構)的職能之一,體現早期國家對經濟的幹預思想。
5.現代意義
- 可視為中國古代宏觀調控的雛形,與當代糧食儲備、價格補貼等政策有相似邏輯。
總結來看,“斂賒”是古代官府通過收購與賒銷平衡市場供需的經濟手段,兼具穩定物價和保障民生的雙重作用。如需進一步了解其曆史背景,可參考《周禮》原文及鄭玄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斂賒的意思
《斂賒》是一個漢字詞語,讀作liǎn shā。它的意思是收斂、克扣。指的是縮減應付債務的數額或者剪減開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斂賒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斂的部首是攴,筆畫數為4;賒的部首是貝,筆畫數為7。
來源
斂賒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斂字的意思為節制、約束,賒字的意思為賒賬、賒購。因此,斂賒合在一起後就形成了限制債務或者減少開支的意思。
繁體
斂賒在繁體中的寫法為斂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斂字的寫法為攧,賒字的寫法為賒。
例句
1. 他為了還清債務,每個月必須斂賒一部分收入。
2. 由于經濟困難,他隻能斂賒生活開支,過上了一種節約的生活方式。
組詞
斂賒的組詞有:斂財、斂盡、賒購。
近義詞
斂賒的近義詞有:節約、削減、減縮。
反義詞
斂賒的反義詞有:放縱、揮霍、擴大。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