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連帥。古代十國諸侯之長。 唐 柳宗元 《梓人傳》:“外薄四海,有方伯連率。” 宋 王安石 《周秦本末論》:“制方伯、連率之職。”
(2). 新 朝官職名,相當于太守。《漢書·王莽傳中》:“ 莽 以《周官》、《王制》之文,置卒正、連率、大尹,職如太守。”《後漢書·馬援傳》:“及 莽 敗, 援 兄 員 時為 增山 連率。” 李賢 注:“連率亦太守也。”後亦泛稱地方長官。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宿國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公之桑梓,本於此地,再為連率,頻仍衣錦。”
(3).統帥;盟主。《梁書·元帝紀》:“粵以不佞,謬董連率,遠惟國艱,不遑寧處。”《舊唐書·劉仁軌傳》:“臣蒙陛下曲重天奬,棄瑕録用,授之刺舉,又加連率。”
“連率”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和現代用法來理解,具體可分為以下兩類:
根據高權威性來源,該詞指某種行為或事件在一定時間内連續發生的頻率或比率,強調連續性和持續性。例如:
根據曆史文獻記載,該詞在古代有三種用法:
連率(lían lǜ)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連”和“率”兩個字組成。
“連”字的部首是“辶”,總共有12個筆畫。
“率”字的部首是“玄”,總共有9個筆畫。
“連率”一詞最初來源于《周禮·秋官·功業》:“(百官之外)禮有三綱五紀九等……各舉所長以著于民者……凡有功者,知獎之《連率》。” 這裡的 “連率” 意為接連輔佐,獎勵有功之人。
“連率”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連率」。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連率的寫法為“連率”。
他一直以來連率着困難中的同事,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領導對他的表現很滿意,因此連率了他,授予更高的職位。
連續、連貫、連續不斷
接連、連續、繼續
中斷、斷絕、停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