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連六鰲 ”。相傳 渤海 之東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海而動,天帝命巨鳌十五,分三批輪流負山,五山始屹立不動。“而 龍伯之國 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見《列子·湯問》。後因以為善釣之典實。 宋 劉攽 《和羅著作漁翁》:“ 龍伯國 人連六鰲,二山漂流不能止。” 清 李調元 《金鳌嶺》詩:“我聞 龍伯 人,巨釣連六鰲。”亦省作“ 連六 ”。 唐 張友正 《釣鳌賦》:“謂優遊以無窮,何瞬息而連六。” 明 楊基 《釣鳌海客歌》:“重施 龍伯國 人技,一展絲綸連六歸。”
“連六鳌”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神話的成語,其含義與典故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出自《列子·湯問》。傳說渤海之東有五座仙山(岱輿、員峤、方壺、瀛洲、蓬萊),因山體漂浮不定,天帝命15隻巨鳌分三批輪流背負。後來龍伯國巨人用釣竿一次性釣起六隻巨鳌,導緻岱輿、員峤兩座仙山漂流沉沒。這一典故成為“連六鳌”的原始出處。
超凡能力象征
原指巨人以神力連釣六鳌的行為,後比喻非凡的才能或成就,尤其在垂釣領域象征高超技藝(如提到“連鳌跨鲸”與超凡成仙相關)。
罕見事物的誇張描述
因巨鳌本身罕見,連釣六隻更顯異常,故引申為形容極其稀有或難以複現的現象。
不同文獻對“鳌”的寫法或有差異(如“鳌”亦作“鼇”),但含義相同。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連六鳌是一個六個字的成語,由于古漢字的繁體字書寫方式的不同,有時候也可以看到它的繁體寫法“連六鰲”。這個成語由三個詞彙組成,每個詞彙的意思分别是:
連:指連續或接着,表示一種連貫的狀态。
六:指數字六,表示數字上的一種數量。
鳌:指鳌或鼇,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巨大海獸。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六隻神話中的海獸鳌連續排列在一起,形象地描述了巨大威力的樣子。
根據《康熙字典》的劃分,連六鳌這個成語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連:部首為辵,總筆畫數為7。
六:部首為八,總筆畫數為4。
鳌:部首為魚,總筆畫數為18。
連六鳌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神話傳說,描述了海洋中巨大的海獸鳌排成一行的壯觀場面。繁體寫法“連六鰲”在台灣和香港仍然使用。
在古時候,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而連六鳌這個成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
以下是連六鳌的例句:
1. 他連六鳌般的英勇氣概使得他成為戰場上的英雄。
2. 這座城市擁有連六鳌般的高樓大廈,展現了她的繁榮與發展。
組詞:連續、連貫、鳌拜、鳌頭、六社。
近義詞:勢不可擋、強大無比。
反義詞:無力、渺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