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實秋的意思、梁實秋的詳細解釋
梁實秋的解釋
梁實秋(1902-1987) : 作家,翻譯家。浙江杭縣(今餘杭)人。1923年留學美國。回國後曾任複旦大學、北京大學等校教授。1949年去台灣任教。著有散文集《雅舍小品》、《沉思錄》、《秋室雜憶》、《文學因緣》等。從30年代起至1967年止,完成《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
詞語分解
- 梁的解釋 梁 á 架在牆上或柱子上支撐房頂的橫木,泛指水平方向的長條形承重構件:房梁。棟梁。梁上君子(指竊賊)。 橋:橋梁。津梁(渡口和橋梁,借指學習的門徑)。 器物、身體或其他物體上中間高起的部分:鼻梁。山梁
網絡擴展解釋
梁實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原名梁治華,字實秋,是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和翻譯家。以下是對其生平與成就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與背景
- 本名與筆名:原名梁治華,字實秋,號均默,筆名包括子佳、秋郎、程淑等。
- 籍貫:祖籍浙江杭縣(今杭州),出生于北京。
- 教育經曆:1915年考入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1923年赴美留學,專攻英語與歐美文學。
二、學術與職業經曆
- 任教經曆:歸國後,曾于南京東南大學、青島大學(國立山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校任教,并擔任外文系主任、圖書館館長等職。
- 翻譯成就:國内首個系統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耗時近40年獨立完成《莎士比亞全集》40卷翻譯,被譽為中國翻譯史上的裡程碑。
三、文學貢獻與觀點
- 散文創作:代表作《雅舍小品》系列散文集,以幽默典雅的語言風格著稱,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出版最高紀錄。
- 文學主張:主張文學無階級性,反對政治化創作,曾與魯迅等左翼作家展開激烈論戰。
- 文學批評:出版《浪漫的與古典的》《文學的紀律》等文藝批評專著,強調理性與紀律在文學中的作用。
四、思想與影響
- 對“勤”的闡釋:在散文《勤》中提出“懶惰是人性,自律方得自由”,倡導通過自我約束實現人生價值。
- 文化融合:作品兼具傳統文人的雅緻與西方人文主義精神,被譽為“中西合璧的文學典範”。
五、故居與紀念
- 青島故居:位于魚山路33號,是其創作《文藝批評集》和翻譯莎士比亞的場所。
- 台北故居:現為曆史建築,2012年起開放參觀,保留其生活痕迹與學術交流場景。
梁實秋以兩千萬字的著作量、跨領域的學術成就,以及對現代漢語散文的革新,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梁實秋》的意思
《梁實秋》是一個人名,用來指代中國著名的文學家、詩人和翻譯家梁實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梁實秋》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木、心、禾,總共有13個筆畫。
來源
梁姓是中國常見的姓氏之一,實秋是個人名,在中國文化背景下沒有特定的源頭。
繁體
《梁實秋》是《梁實秋》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梁實秋的寫法沒有明确的變化。現代人通常使用簡化字寫作“梁實秋”,而不使用古代寫法。
例句
他的作品與《梁實秋》的風格相似,讓人回味無窮。
組詞
梁山、梁家、實事求是、禾苗實實、秋天
近義詞
梁鴻、梁白、秋實、實秋
反義詞
王明、林黛玉、春天、虛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