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臣服的意思、臣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臣服的解釋

[submit oneself to the rule of;acknowledge allegiance to] 屈服稱臣,接受統治

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顧,綏爾先公之臣服于先王。——《書·康王之诰》

詳細解釋

(1).以臣禮服從君命。《書·康王之诰》:“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顧,綏爾先公之臣服於先王。”

(2).稱臣降服。《漢書·地理志下》:“ 夫差 立, 句踐 乘勝復伐 吳 , 吳 大破之,栖 會稽 ,臣服請平。”《三國志·蜀志·谯周傳》:“自古以來,無寄他國為天子者也,今若入 吳 ,固當臣服。” 宋 秦觀 《防邊策中》:“逮 宣帝 , 匈奴 内亂,五單于争立, 漢 以威德覆之,於是始肯臣服。” 元 楊梓 《豫讓吞炭》第二折:“因 趙襄子 不肯臣服,某等合兵攻伐 趙氏 。”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三:“四部中,漠南 内蒙古 接壤 滿洲 ,臣服最先。”

(3).有使臣服義。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 元帝 在 漢 匈 和好,臣服 匈奴 這一事業上,承襲了前朝的政策,是一個幸運的因時成事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臣服是漢語中表示屈服、歸順的動詞,其核心含義指主動或被動地承認對方權威,甘願處于從屬地位。以下從詞典釋義與語義演變角度分述:

一、權威詞典釋義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為“屈服稱臣,接受統治”,強調在政治或權力關系中的歸順行為。例如古代戰敗國向戰勝國稱臣納貢。

  2. 《漢語大詞典》

    補充引申義為“心悅誠服地順從”,如“臣服于自然規律”,體現對不可抗力的敬畏。

二、語義分層解析

三、近義詞辨析

與“屈服”“降服”相比,“臣服”隱含等級性(如臣對君)與儀式感,而“屈服”側重被迫性,“降服”強調軍事結果(《同義詞詞典》,商務印書館)。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網絡擴展解釋

“臣服”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chén fú,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臣服”指屈服稱臣,接受統治,強調以臣子的禮節服從君主或強權的命令。例如:


二、詳細解釋

  1. 本義
    指以臣子的身份服從君主的統治。出自《尚書·康王之诰》:“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顧,綏爾先公之臣服于先王。”
    例:春秋時期,越國戰敗後臣服于吳國。

  2. 引申義

    • 稱臣降服:如《漢書》記載勾踐被吳國擊敗後“臣服請平”。
    • 使屈服:指通過武力或政治手段迫使他人服從,如曹禺《王昭君》中提到的“臣服匈奴”。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用法示例

  1. 古代曆史:
    “新官龔淑瑤做好做歹,小鎮人很快就臣服在她的治轄之下。”
  2. 現代比喻:
    “天才隻有在臣服于理智時才顯得偉大。”

五、權威來源

以上解釋綜合參考了《尚書》《漢書》等古籍,以及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詞典(詳見)。如需更完整的古文用例,可查閱《尚書·康王之诰》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艾怨變火筚簬籃縷材卒春礿出上翠籠大浸大甯膽子都坑獨标頓引豐上兌下鈎排冠緌歸真反樸貴族過來人嗐聲頓腳衡定紅樣黃檀家給人足蔣生徑堅守絞決金聖歎勘定蘭石論列是非買月慢憧貌禅耄皤靡靡之聲名工目無組織旁仄蓬茨平行作業腃急攘抑三尺青蛇傷摧傷家删取神寳神號鬼哭設粥絁袍室宅體膚聽獄悌順童貞亡窮畏口慎事閑一下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