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服的意思、臣服的詳細解釋
臣服的解釋
[submit oneself to the rule of;acknowledge allegiance to] 屈服稱臣,接受統治
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顧,綏爾先公之臣服于先王。——《書·康王之诰》
詳細解釋
(1).以臣禮服從君命。《書·康王之诰》:“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顧,綏爾先公之臣服於先王。”
(2).稱臣降服。《漢書·地理志下》:“ 夫差 立, 句踐 乘勝復伐 吳 , 吳 大破之,栖 會稽 ,臣服請平。”《三國志·蜀志·谯周傳》:“自古以來,無寄他國為天子者也,今若入 吳 ,固當臣服。” 宋 秦觀 《防邊策中》:“逮 宣帝 , 匈奴 内亂,五單于争立, 漢 以威德覆之,於是始肯臣服。” 元 楊梓 《豫讓吞炭》第二折:“因 趙襄子 不肯臣服,某等合兵攻伐 趙氏 。”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三:“四部中,漠南 内蒙古 接壤 滿洲 ,臣服最先。”
(3).有使臣服義。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 元帝 在 漢 匈 和好,臣服 匈奴 這一事業上,承襲了前朝的政策,是一個幸運的因時成事者。”
詞語分解
- 臣的解釋 臣 é 君主時代的官吏,有時亦包括百姓:臣僚。臣子。臣服。君臣。 官吏對君主的自稱:“王必無人,臣願奉璧往使。” 古人謙稱自己。 古代指男 * 隸:臣仆。臣虜。 君 筆畫數:; 部首:臣; 筆順編號:
- 服的解釋 服 ú 衣裳:服裝。制服。 穿衣裳:服喪。服用(a.指穿衣服、用器物;b.吃藥)。 作,擔任:服務。服刑。服兵役。 順從:信服。佩服。降(俷 )服。服辯(舊指認罪書)。服膺(牢記在胸中,衷心信服)。
網絡擴展解釋
“臣服”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chén fú,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臣服”指屈服稱臣,接受統治,強調以臣子的禮節服從君主或強權的命令。例如:
- 曆史語境:少數民族政權向中央王朝稱臣納貢(如唐朝與周邊民族的關系)。
- 現代引申:可比喻對權威、規則或情感的徹底順從,如“臣服于理智”。
二、詳細解釋
-
本義
指以臣子的身份服從君主的統治。出自《尚書·康王之诰》:“今予一二伯父,尚胥暨顧,綏爾先公之臣服于先王。”
例:春秋時期,越國戰敗後臣服于吳國。
-
引申義
- 稱臣降服:如《漢書》記載勾踐被吳國擊敗後“臣服請平”。
- 使屈服:指通過武力或政治手段迫使他人服從,如曹禺《王昭君》中提到的“臣服匈奴”。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屈服、歸順、降服。
- 反義詞:叛亂、反抗、獨立。
四、用法示例
- 古代曆史:
“新官龔淑瑤做好做歹,小鎮人很快就臣服在她的治轄之下。”
- 現代比喻:
“天才隻有在臣服于理智時才顯得偉大。”
五、權威來源
以上解釋綜合參考了《尚書》《漢書》等古籍,以及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詞典(詳見)。如需更完整的古文用例,可查閱《尚書·康王之诰》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臣服》是一個包含兩個字的漢字詞,意思是指作為臣子向君主或上級屈服或順從的行為。拆分部首為「臣」和「服」,部首「臣」表示官員、臣子,部首「服」表示服從、順從。字「臣」的筆畫數為五畫,字「服」的筆畫數為八畫。
「臣服」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臣」表示臣子,「服」表示順從。因此,「臣服」合在一起表示臣子的服從。在繁體字中,「臣服」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臣服」的漢字寫法有一些變異。例如,西漢時期使用的字體寫法為「臣匐」,字形中的「服」被寫成一個與「匐」相似的形狀。而在隋唐時期,則使用了「臣複」的寫法,字形中的「服」被寫成「複」的形狀。
以下是一些關于「臣服」的例句:
1. 作為臣子,我們應該忠誠緻力于國家的發展。
2. 在戰争結束後,敵人最終臣服于勝利者。
3. 他毅然決定臣服于自己的錯誤,并主動承擔責任。
一些與「臣服」相關的組詞包括「臣民」(指臣子和百姓)、「臣下」(指在國王或皇帝下任職的官員)等。與「臣服」相近的詞語有「順從」、「服從」、「聽命」等。而與「臣服」相反的詞語有「反抗」、「抵抗」、「拒絕」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需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