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漢書·陳蕃傳》:“ 蕃 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 薛勤 來候之,謂 蕃 曰:‘孺子何不灑埽以待賓客?’ 蕃 曰:‘大丈夫處世,當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後遂用“陳蕃室”指閑居之處。 唐 駱賓王 《夏日遊德州贈高四》詩:“聊安 張蔚 廬,詎掃 陳蕃 室?”亦省作“ 陳室 ”。 唐 白居易 《新昌新居書事四十韻》:“ 陳 室何曾掃? 陶 琴不要弦。”
“陳蕃室”是一個源自《後漢書·陳蕃傳》的典故,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如下:
“陳蕃室”原指東漢名臣陳蕃年少時的居所。據記載,陳蕃十五歲時獨居一室,庭院髒亂,友人薛勤見狀詢問他為何不打掃,陳蕃答道:“大丈夫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這一典故後來被用來代指閑居之處,尤其指代心懷高遠志向者的居所。
象征志向高遠
陳蕃的回答體現了他不拘小節、志在四方的抱負,因此“陳蕃室”也暗含對遠大志向的推崇,常被文人用于自喻或勉勵他人。
文學化表達
唐代詩人駱賓王、白居易等曾引用此典,如“讵掃陳蕃室”(駱賓王《夏日遊德州贈高四》)、“陳室何曾掃”(白居易詩),借以表達超脫俗務、專注理想的情懷。
部分資料提到“時光易逝”的引申義(如),但此說法較少見于權威文獻,可能為後人附會。核心含義仍以《後漢書》典故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