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心佛的意思、心佛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心佛的解釋

(1).佛教語。心中之佛。《華嚴經·如來出現品》:“衆生心佛,還自教化衆生。”

(2).佛教語。心與佛。 清 龔自珍 《誦得生淨土陀羅尼記數簿書後》:“心佛不二門,如 大勢至菩薩 説。”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心佛”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可從兩個維度理解,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分析如下:

一、基本定義

  1. 心中之佛
    指衆生内心本具的佛性,即覺悟的潛能。佛教認為一切衆生皆有成佛的可能性,這種内在的覺性被稱為“心佛”。如《華嚴經》所言:“衆生心佛,還自教化衆生”,強調佛性本自具足,無需外求。

  2. 心與佛的關系
    佛教主張“心佛不二”,即心與佛本質無别。清代龔自珍在《誦得生淨土陀羅尼記數簿書後》提到:“心佛不二門,如大勢至菩薩說”,說明心與佛的圓融統一。


二、哲學内涵

  1. 依心成佛
    佛教修行強調“是心是佛”,認為覺悟的關鍵在于心的轉化。通過修持,衆生可證悟本心與佛性無異,最終達到佛的圓滿境界。

  2. 心為覺悟的載體
    在佛教語境中,“心”不僅是生理器官,更是思維、情感及覺悟的主體(參考“心”的漢字釋義)。佛的智慧與慈悲需通過心的淨化來實現,如《楞嚴經》所言“不明心見性,若海市蜃樓”,強調心性覺悟的重要性。


三、二者的統一

“心佛”概念體現了佛教的平等觀與内在超越性:

“心佛”既指内在佛性,也揭示了心與佛的本質統一,是佛教修行中“自性自度”思想的集中體現。

網絡擴展解釋二

心佛的意思

《心佛》是指修行佛法的心境或心靈。心是指内心思想和情感,佛則象征着智慧和覺悟。心佛所指的是通過修行佛法,使内心獲得智慧和覺悟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心佛》由兩個部首組成:心(部首:心)和佛(部首:亻,統一部首:⺉)。心部的拼音是“xin”,佛部的拼音是“fo”。心的筆畫數為4,佛的筆畫數為7。

來源和繁體

《心佛》一詞源自佛教,是佛教禅宗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佛教中,修行者通過專注于内心,擺脫塵世的執著,達到解脫和覺悟的境界。繁體字形為「心佛」。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心佛」一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由于漢字的演變和發展,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更加繁複或修飾。具體的古代寫法可以在古籍或碑刻等文物中找到。

例句

1. 他日日以心佛為伴,沉浸于修行的境界中。

2. 心佛的境地需要通過内心的修行來體悟。

組詞

心念、佛法、清心寡欲、心靈覺悟

近義詞

修行、禅定、悟道

反義詞

紛擾、迷惑、無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