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翖侯的意思、翖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翖侯的解釋

(1).古代 西域 諸國官號之一。《漢書·張骞傳》:“ 大月氏 攻殺 難兜靡 ,奪其地,人民亡走 匈奴 。子 昆莫 新生,傅父布就翖侯抱亡置草中。” 顔師古 注:“翖侯, 烏孫 大臣官號,其數非一,亦猶 漢 之将軍耳。而布就者,又翖侯之中别號,猶右将軍、左将軍耳,非其人之字。翖與翕同。”《漢書·西域傳上》:“ 大夏 本無大君長,城邑往往置小長,民弱畏戰,故 月氏 徙來,皆臣畜之,共稟 漢 使者。有五翖侯。”

(2).泛指外族首領。《舊唐書·武宗紀》:“ 河東 節度使 劉沔 料敵伐謀,乘機制勝,發胡貉之騎以為前鋒,搴翖侯之旗伐彼在穴。”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翖侯”是古代西域諸國的官號之一,具體解釋如下:

  1. 西域官職
    《漢書·張骞傳》記載,翖侯是烏孫國的核心官職,屬于大臣級别的頭銜,地位類似漢朝的将軍。不同翖侯之間還有細分,如“布就”是翖侯中的特殊稱號,類似漢朝的左、右将軍之分。

  2. 外族首領泛稱
    《舊唐書·武宗紀》中,“翖侯”被用來代指外族首領,例如描述劉沔讨伐回鹘時提到“搴翖侯之旗”,這裡的翖侯象征敵方統帥。


其他補充

建議結合《漢書》《舊唐書》原文進一步考證具體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翖侯: 詞義及來源

《翖侯》一詞是古代漢字,它的意思是指一種名為“翖”的鳥,它輕盈靈動,會展翅翺翔于天空。

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爾雅•釋鳥》中,因此,《翖侯》一詞最初可認為是用來形容一種優雅的飛鳥。

拆分部首及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翖侯》可以拆分為“羽”和“苟”兩個部首。

其中,“羽”部表示與羽毛有關的事物,而“苟”字則表示草木的意思。

《翖侯》的總筆畫數為16畫。

繁體字

《翖侯》的繁體寫法為「翬侯」。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中國人使用不同的字體和書法風格來書寫漢字。因此,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

根據《說文解字》記載,古代有一種叫做“等書”的字體,該字體的字形與現代漢字稍有不同。

然而,對于《翖侯》這個詞來說,由于其使用較少且較為古老,很少見到有關于古代寫法的具體記錄。

例句

1. 高山上的翖侯,在藍天中翺翔。

2. 他的形象像一隻翖侯,自由自在地穿越城市。

組詞

翖侯的組詞:翖侯子,翖侯翔。

近義詞及反義詞

近義詞:鸾鳳、孔雀、百靈。

反義詞:笨拙、呆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