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親近的人和故舊。《韓非子·孤憤》:“凡當塗者之於人主也,希不信愛也,又且習故。” 陳奇猷 集釋:“習故,謂近習故舊也。”《呂氏春秋·求人》:“故賢主之於賢者也,物莫之妨,戚愛習故,不以害之,故賢者聚焉。”
(2).謂因襲成規。《後漢書·仲長統傳》:“中世之選三公也,務於清慤謹慎,循常習故者,是婦女之檢柙,鄉曲之常人耳。” 宋 周密 《齊東野語·誅韓本末》:“殊不知時移事久,人情習故,一旦騷動,怨嗟并起。” 梁啟超 《敬告我國民》:“蹈常習故,聊以自娛。”
“習故”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主要含義:
指親近的人和故舊
這一釋義源自古代文獻,如《韓非子·孤憤》提到“習故”指君主身邊受信任的近臣或舊友。例如《呂氏春秋·求人》中“戚愛習故”即指君主對親信故舊的依賴。
謂因襲成規
表示因循守舊、不願改變。如《後漢書·仲長統傳》批評“循常習故”者為保守之人;梁啟超也以“蹈常習故”形容固守舊習的現象。
文獻例句:
“時移事久,人情習故”(宋·周密),指長期形成的慣性思維。
“蹈常習故,聊以自娛”(梁啟超),形容固守舊習。
現代造句:
“面對技術革新,若一味習故,終将被時代淘汰。”
“習故”既可用于描述人際關系(親近故舊),更常用于批判保守态度。其核心内涵在于對舊有模式的依賴,需結合語境理解具體含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韓非子》《呂氏春秋》等古籍原文。
習故(xí gù)是一個具有深厚内涵的詞彙,下面将從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來介紹。
習故的拆分部首為丿一并(丵),其中丿部表示偏旁的意思。筆畫數量為6畫,其中習部3畫,故部3畫。
習故最早見于《周易》中的“習卦”,意為悔過自新,改正舊習。隨着時間的推移,習故逐漸演變成了一個獨立的詞彙,表示改掉舊的壞習慣,轉而行善知惡、修身養性。
習故的繁體寫法為「習故」。
古時候,習故的漢字寫法比較複雜。其上部分為「羽」,表示翅膀;下部分為「去」,表示走。結合在一起,形容一個人改變舊的習慣,像鳥兒展翅飛翔。
他通過不斷努力習故,終于戒掉了抽煙的壞習慣。
習故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來表達更豐富的意思。如:習慣、習俗、故事等。
近義詞有改過、改過自新、專注于改變舊習等。
反義詞有固執、刻闆、守舊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