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迫使屈服。《汉书·游侠传·陈遵》:“与 归德侯 刘颯 俱使 匈奴 。单于欲胁詘 遵 。”
“胁诎”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读音与结构
拼音为xié qū(注音:ㄒ一ㄝˊ ㄑㄨ),两字均为左右结构。
基本释义
意为“迫使屈服”,指通过威胁或压力使人顺从。
引证与用法
出自《汉书·游侠传·陈遵》:“单于欲胁詘遵”,描述匈奴单于试图胁迫陈遵屈服的场景。
相关词汇扩展
网络释义补充
现代网络解释仍沿用传统含义,强调通过压力或威胁达到使人屈服的目的。
该词属古汉语用法,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常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文学表达。
胁诎(xié zhú)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指威胁欺诈。它由“胁”和“诎”两个部分组成。
胁诎可以根据部首和笔画进行拆解:
胁诎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四年》:“胁诎以救其危。”据《辞源》记载,胁即威胁,威逼;诎即欺诈,隐瞒。合在一起表示通过威胁和欺诈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
胁诎的繁体字为「脅詐」。
在古时候,胁的字形稍有差异,使用了类似于“办”的字形:「脅」。
以下是一些使用胁诎的例句:
与胁诎相关的组词有:
胁诎的近义词是威胁欺诈、威逼欺骗。反义词是劝告、诚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