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協穆 ”。和睦。《書·周官》“﹝司徒﹞擾兆民” 孔 傳:“以安和天下衆民,使小大皆協睦。”《三國志·蜀志·馬良傳》:“今銜國命,協穆二家。”《北齊書·魏收傳》:“ 收 先副 王昕 使 梁 ,不相協睦。”《新唐書·王處存傳》:“協穆 太原 以自助,遠近同心。” 明 劉基 《拟連珠》之五二:“弼亮惟寅而萬姓協睦。” 郭沫若 《宿楚雄》詩之一:“民族塤篪真協睦,農田禾黍好收成。”
“協睦”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é mù,其核心含義是和諧相處、友好融洽。以下是詳細解析:
“協睦”由“協”與“睦”兩字組成:
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多次出現,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三國志》《北齊書》等文獻。
協睦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協和友善”。可以通過拆分部首和筆畫來了解這個漢字的構成。
協睦的左邊是“十”字偏旁,表示手,右邊是“老”字偏旁,表示老年人。共計劃寫6畫。
協睦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鄘風·野有蔓草》這篇古代詩歌中。在該詩中,協睦被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和睦友好的關系。後來,這個詞逐漸成為了表達友善協和的意思的常用詞語。
協睦的繁體字為“協睦”。
在古時候,協睦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在《說文解字》中,協睦的寫法為“協睦”。
1. 他們之間的關系一直很協睦,沒有發生任何矛盾。
2. 這個家庭成員互相幫助,生活十分協睦。
3. 在團隊中,大家互相合作,為了共同目标保持着協睦的氣氛。
協助、協作、協調、和睦、協商等。
和睦、融洽、友好、親善等。
沖突、敵對、不和諧、不合作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