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 代副将的别稱。 清 梁章鉅 《稱謂錄·副将》:“《皇朝通考》:‘副将為提鎮,分守險要者曰協标。’案,今人稱副将為協臺,由此。”《官場現形記》第六回:“撫院來的三月個頭裡,這協臺得了文書,就是心下一個疙瘩。”
“協台”一詞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協台是清代對副将的别稱,屬于綠營軍官體系中的中級武官職銜。
少數詞典(如查字典)将“協台”解釋為成語,意為“互相幫助、合作”。
建議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即清代副将的官職别稱,因其有明确曆史文獻和權威詞典(如漢典)支撐。若需了解成語用法,建議結合具體語境或進一步考證來源。
協台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彙,包含了“協”和“台”兩個字。下面将解釋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協台指的是協助台灣的意思。協助是幫助、輔助的意思,台灣是中國的一個地區。協台通常用來表示對台灣地區的支持與協助。
協台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十”和“口”,其中“十”是左邊的一個橫畫,表示人,而“口”是右邊的一個豎畫,表示口。協台的總筆畫數為六畫。
協台一詞的來源比較常見,是由“協助”和“台灣”這兩個詞組成而成。
協台的繁體字為「協台」,繁體字的書寫形式多用于港澳地區和台灣地區。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有一定差别。協台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漢字有些不同,具體需要進一步翻閱古代漢字字典以獲取準确的信息。
1. 我們應該協台,共同努力,促進************的和平發展。
2. 國際社會多方協台,希望************穩定,兩岸關系和平。
協同、協作、協議、台灣、台北、台南。
協助、援助、支持、合作。
阻礙、抵制、敵對、對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