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寫書的意思、寫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寫書的解釋

(1).抄寫書籍。《漢書·藝文志》:“﹝ 孝武 ﹞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 晉 王嘉 《拾遺記·秦始皇》:“ 張儀 、 蘇秦 二人同志好學,疊剪髮而鬻之以相養。或傭力寫書,非聖人之言不讀。”《敦煌變文集·孝子傳》:“寫書不飲酒,恒日筆頭乾。” 魯迅 《<嵇康集>跋》:“自闆本盛,而人始不復寫書。”

(2).今亦稱著書為寫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寫書”一詞的含義可歸納為以下核心要點:


一、基本釋義

“寫書”是由動詞“寫”與名詞“書”構成的動賓短語,其核心含義為創作并完成書籍的文本内容。


二、深層内涵

  1. 創作性與系統性

    區别于零散寫作,“寫書”要求内容具備邏輯連貫性與主題深度,需經過構思、起草、修訂等階段,最終形成獨立作品(劉叔新《漢語描寫詞彙學》)。

  2. 文化價值屬性

    書籍作為知識傳播載體,“寫書”行為隱含文化傳承與思想表達的社會功能,如《說文解字》注:“著于竹帛謂之書”。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定義“寫”為“用筆在紙上或其他東西上做字”,引申為“寫作”;“書”即“裝訂成冊的著作”。

  2.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指出“書”在古漢語中亦指“典籍”,而“寫”含“傾吐、抒發”之意(如《詩經·小雅》“我心寫兮”),印證“寫書”的情感與思想投射本質。

  3. 語言學研究

    學者符淮青在《詞義的分析與描寫》中強調,動賓結構短語(如“寫書”)的語義需結合動作對象的社會功能綜合理解。


四、文化語境中的延伸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3. 劉叔新.《漢語描寫詞彙學》. 商務印書館, 2005.
  4. 符淮青.《詞義的分析與描寫》. 語文出版社, 1996.

網絡擴展解釋

“寫書”指通過系統性的文字創作完成一部完整的書籍作品,涵蓋構思、寫作、修改到出版的整個過程。具體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1. 核心定義
    寫書是将思想、知識或故事轉化為結構化文字的藝術與技能,需長期投入,涉及主題規劃、章節設計、内容邏輯銜接等環節。一本書通常需具備明确的主題、連貫的叙事或論證體系。

  2. 創作流程

    • 選題與大綱:确定書籍類型(如小說、工具書、回憶錄)并搭建框架,例如小說需設計人物、情節,學術著作需明确研究方法。
    • 初稿撰寫:根據大綱填充内容,可能經曆多輪草稿疊代。
    • 修訂與潤色:調整邏輯、優化語言,部分作者會尋求編輯或讀者反饋。
    • 出版準備:包括封面設計、校對排版,傳統出版需聯繫出版社,自出版可通過網絡平台完成。
  3. 挑戰與技巧

    • 持續動力:建議設定每日寫作目标(如每天500字),利用寫作軟件(如Scrivener)管理進度。
    • 内容深度:非虛構類書籍需嚴謹查證資料,小說需平衡文學性與可讀性。
    • 版權意識:引用他人内容需注明來源,避免侵權風險。
  4. 意義與價值
    寫書不僅是個人表達,更是文化傳承的載體。例如工具書可傳播專業知識,文學作品能引發社會思考。近年來自媒體發展也讓個人出書門檻降低,更多人通過電子書平台分享經驗。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寫作方法或出版渠道,建議參考專業寫作指南或咨詢出版機構。

别人正在浏覽...

按蚊暴慢别所筚門閨窬不弱蟬聯往複超用呈紙辰刻丑徒祠求導延刁徒底厲坻穨讀衆耳視放佯防虞飛舃憤忿封建論公劉關綜雇役黑地裡黃宗羲慧光獲印檢簡檢閲絞架鹪金郊射酒筒鈞牌康彊勘同考考可兀的浪職勞駕掠盜樂呵呵貿售南卷盆池剽分七颠八倒勤政聚會任重道悠揉斲贍部釋駕水曹潬潬兔子物魅縣傳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