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和。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近體則研鍊精切,櫽括諧儷,如文錦之有尺幅,絶句皆樂府也。”
“諧俪”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é lì(注音:ㄒㄧㄝˊ ㄌㄧˋ),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協和
指事物之間的協調與和諧,常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例如明代謝榛《四溟詩話》中提到:“近體則研鍊精切,櫽括諧儷,如文錦之有尺幅,絶句皆樂府也”,形容詩歌結構工整、韻律協調。
引申用法
在部分語境中,也用于祝福夫婦關系和諧美滿,如“諧俪影(稱别人夫婦合影)”。這一用法可能與“伉俪”一詞的關聯有關。
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籍或特定修辭場景。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四溟詩話》等文獻。
《諧俪》是一個漢語詞語,它指的是音調或言語的和諧愉悅之感。在交流和表達中,人們通常使用《諧俪》來形容聲音、語言、音樂、言辭等具有和諧美感的特點。
《諧俪》這個詞由兩個漢字組成:諧(xié)和俪(lì)。
諧的部首是讠,它有7個筆畫;俪的部首是人,它有10個筆畫。
《諧俪》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述而第八》:“樂笃愛誨,不厭誨人。亦能過之。不知其說者,諧。” 之後,諧演變成現代漢語中的諧和,俪則表示和諧愛戴之義。
《諧俪》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諧儷」。
古代漢字有多種寫法,而《諧俪》古時候的寫法為「諧禮」。
1. 他的演講音調諧俪,深深地吸引了觀衆的注意力。
2. 這支樂曲以其諧俪的旋律,在音樂界赢得了廣泛贊譽。
諧谑、和諧、諧趣、和諧共處
和諧、和合、和睦、融洽
不和、不諧、不洽、不協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