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時民間有喪事時在大門旁斜貼的白紙,又稱“殃榜”。紙上寫明死者性别、年齡,入殓時需要避開何種生肖的人,以及“殃”或“煞”的種類、日期,使别人知道避忌。 魯迅 《彷徨·孤獨者》:“但仰面一看,門旁卻白白的,分明帖着一張斜角紙。”參見“ 殃榜 ”。
斜角紙是中國舊時民間喪葬習俗中使用的一種白紙,具有以下特點:
基本定義與形式
斜角紙又稱"殃榜",是民間有喪事時斜貼于大門旁的白紙。其名稱來源于張貼時的傾斜角度,這種形式有别于常規的對稱張貼,具有喪事标識作用。
記載内容
紙上需寫明三項核心信息:
社會功能
作為古代社區信息公示載體,既是對逝者的身份确認,也通過生肖避諱提醒鄰裡在特定時段回避,避免沖撞"煞氣",體現了傳統社會中的集體避忌文化。
文學印證
魯迅在《彷徨·孤獨者》中寫道:"門旁卻白白的,分明帖着一張斜角紙",印證了民國時期該習俗在江南地區的存續。
該習俗現已基本消失,主要作為民俗研究資料存在于地方志及文學作品中。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查閱《中國民俗大典》或民國地方志相關章節。
斜角紙是指一種特殊形狀的紙張,其角度不是直角而是斜角的紙張。它在書法、繪畫以及手工制作等領域被廣泛使用。
斜角紙的拆分部首為紙字的"纟"部,它是由一根長豎撇又尖向右上方的短橫橫折組成。
斜角紙的筆畫一共有十一畫,依次為:豆、丿、撇、豎、橫折、橫、豎(又稱提)。
斜角紙一詞的來源并不清楚。它可能是由人們根據斜角紙的特點來命名的。
繁體字中,斜角紙的寫法為“斜角紙”。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斜角紙的古字形寫法為“斜觔紙”,其中,“觔”是斜角的意思。
1. 我用斜角紙寫書法作品,使其更具藝術感。
2. 這張斜角紙的設計讓畫作看起來更加有意思。
斜角紙的相關組詞包括:斜角書法、斜角畫、斜角折紙等。
斜角紙的近義詞有:斜紙、斜切紙。
斜角紙的反義詞為:直角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