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寫副本。《晉書·武帝紀》:“自 泰始 以來,大事皆撰録祕書,寫副。後有其事,輒宜綴集以為常。”
“寫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書寫副本,主要用于文獻或官方記錄的備份。以下為詳細解析:
“寫副”由“寫”(書寫)和“副”(副本)組成,字面指将重要文件或事件内容謄抄為副本。該詞最早見于《晉書·武帝紀》,記載西晉時期官方規定:“自泰始以來,大事皆撰錄秘書,寫副。後有其事,辄宜綴集以為常。”,說明當時重要事務需由秘書機構記錄正本并制作副本存檔。
“副”的含義
“副”在此處指副本,即與正本對應的次要文本,具有輔助保存、備查的作用。例如“名實相副”中的“副”也含“符合”之意,但此處側重“副本”這一具體用法。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官方文書或曆史記載,強調對重要事件的規範化記錄與備份流程。
“寫副”是古代文獻管理制度的體現,反映了對重要信息多重留存的需求。如需進一步了解“副”的其他含義(如“符合”“輔助職位”等),可參考《漢典》等工具書。
《寫副》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具體解釋為:指通過寫作、文章等表達思想感情,以及具有形象地描寫或記錄事物的能力與技巧。
拆分部首:
- “寫”字的部首為“冖”(mì),又稱“宀”(mián),意為“覆蓋”,常用作宏、想、宣等字的象形部首。
- “副”字的部首為“刀”(dāo),意為刀子,常用作與刀相關的字的部首。
寫字的筆畫:
- “寫”字的筆畫數為四劃,分别為:點、彎鈎、橫撇、提。“寫”字的結構簡單,書寫較為方便快捷。
- “副”字的筆畫數為五劃,分别為:豎、橫折、橫、橫折、點。相對于“寫”字,筆畫稍多一些,但仍然容易書寫。
《寫副》一詞來源較為普遍,早在古代文獻中就有相關的記載。它通常用于描寫文人墨客從事寫作創作的能力與技巧。在古代,文人對寫作的重視程度很高,他們認為寫作是一種表達内心思想的重要方式。
繁體寫法:
《寫副》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差異。繁體字的書寫隨着時代的變遷,逐漸在一些地區落伍,現在使用較少。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一些與現代稍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寫”字在篆書時期的寫法為“聿”,在今字、隸書時期的寫法為“與”,後來才逐漸演化為現在的形式。
“副”字也有類似的變遷,古代篆書中的寫法為“畐”,而在今字、隸書中則演變為“畆”,接着成為現代的形式。
例句:
- 他以精湛的筆法寫副了一幅傳世經典的畫作。
- 這篇文章的寫副令人心生敬佩。
組詞:寫作、寫真、寫意、寫生、寫照、寫信、寫實、寫稿等。
近義詞:筆墨、文采、才情、表達、描寫等。
反義詞:默寫、不會寫、失去筆力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