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養靜以止息妄念。《景德傳燈錄·慧能大師》:“京城禪德皆雲,欲得會道,必須坐禪習定,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未之有也。” 宋 陳顯微 《文始真經言外經旨·五鑒》:“昔有人居山習定,而山精現怪異之形,變化百種,魔撓其人,其人瞑目不視,曰:汝之伎倆有盡,我之不聞不見無窮。”
“習定”是一個源自佛教禅宗的詞彙,主要含義是通過修習禅定來達到内心的平靜與解脫。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習定”指通過靜坐修習(如坐禅)來止息雜念、培養專注力,從而達到精神上的安定狀态。其核心是“養靜以止息妄念”。
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景德傳燈錄·慧能大師》:“欲得會道,必須坐禅習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脫者,未之有也。”,強調禅定是佛教修行的關鍵方法。
提示: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原文或佛教修行方法,可參考《景德傳燈錄》等文獻。
習定(xí dìng)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分:“習”和“定”。其中,“習”是由“人”和“子”組成,表示人的動作或态度。而“定”由“宀”和“山”組成,表示事物固定不變的狀态。
“習定”一詞來源于《孟子·盡心上》:“習定者,不生不滅者也。”意思是通過不斷習慣和堅定的态度,可以使心境達到一種穩定的狀态,不受外界影響。
在繁體字中,“習”字的寫法比較特殊,由“自”和“心”組成,表示通過自我修煉和内心的思考,達到固定不變的狀态。而“定”字則沒有太大區别。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習”字的寫法也有所不同,可以寫作“習”或“習”,表示通過多次重複學習,達到駕輕就熟的狀态。
以下是關于“習定”的例句:
與“習定”相關的詞彙有:
總之,“習定”意指通過習慣和堅定的态度,達到固定不變的狀态。這個詞在現代漢語中用來形容人的心态或生活習慣,指的是一個穩定持久、不易變化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