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下遺的意思、下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下遺的解釋

謙下從人。《詩·小雅·角弓》:“莫肯下遺,式居婁驕。” 鄭玄 箋:“遺讀曰隨……今王不以善政啟小人之心,則無肯謙虛以禮相卑下,先人而後己。”一曰,謂貶下而遺棄之。 朱熹 集傳引 張載 曰:“讒言遇明者當自止,而王甘信之,不肯貶下而遺棄之,更益以長慢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下遺"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極低,主要見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但核心可理解為"向下施加恩惠或留下恩澤"。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及語言學角度進行解釋:


一、核心釋義

  1. "下"的含義

    指地位級較高者(如君主、長輩)對較低者(臣民、晚輩)的行為,含"施予、降下"之意。

    例:《說文解字》:"下,底也。從反上為下。" 引申為自上而下的給予。

  2. "遺"的含義

    本義為"遺失",引申為"遺留、饋贈"(如"遺澤""遺惠")。

    例:《廣雅·釋诂》:"遺,予也。"

  3. "下遺"的合成義

    二字結合,強調高位者主動向下施予恩惠或福澤,常見于描述君主仁政或長輩慈愛。

    例:《漢書·文帝紀》:"朕下不能理育群生"("下"即施恩于民),"遺"在此語境中強化恩澤的延續性。


二、古籍用例與權威解析

《漢語大詞典》(1994年版) 收錄該詞條:

下遺(xià yí):謂謙恭待下。

引證:《荀子·非相》:"上則能大其所隆,下則能開道不己若者"。清代訓诂學家王先謙《集解》注:"下遺,謂謙下遺棄小善"。此處"遺"通"饋",指上位者以謙卑态度惠及下屬。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補充:

"下遺"強調自上而下的恩賜行為,多用于政治倫理語境,如君主"下遺德澤于百姓"(《管子·君臣》)。


三、現代語言學視角


四、注意事項

因該詞屬生僻古語,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未收錄。其釋義需嚴格依托古籍及專業古漢語工具書,避免脫離語境誤用。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3.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4. 《荀子集解》(清·王先謙)

網絡擴展解釋

“下遺”是一個源自《詩經》的詞彙,其含義因不同注解而存在兩種解釋。綜合各權威來源,具體解析如下:

一、基本釋義

“下遺”由“下”和“遺”組成,讀音為xià yí,主要包含兩種解釋方向:

  1. 謙下從人
    指以謙虛的态度對待他人,主動降低身份以示尊重。此解源自《詩經·小雅·角弓》的鄭玄箋注:“今王不以善政啟小人之心,則無肯謙虛以禮相卑下,先人而後己。”。
  2. 貶下而遺棄
    指貶低并抛棄某人或事物。朱熹在《集傳》中引用張載的觀點:“讒言遇明者當自止,而王甘信之,不肯貶下而遺棄之。”。

二、出處與語境

該詞出自《詩經·小雅·角弓》的“莫肯下遺,式居婁驕”,原句批評周幽王不能以德服人,導緻君臣關系惡化。不同注解者對同一詩句的解讀差異形成了兩種釋義,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三、使用場景

四、補充說明

“遺”字在古漢語中含義豐富,可表“遺留”(如遺迹)、“遺棄”(如遺棄)等,需結合“下”字的具體搭配判斷詞義。

以上解析綜合了《詩經》注解及權威詞典釋義,完整文獻可參考滬江詞典、百度百科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幫閑寶守表針跛躄采摘次序詞雅呆大點白東瓜穣青花都廳煩多煩惡扶颠伏翼浮逸寡方歸骖海貨函書含漱劑酣中客烘的加級魚謹謝不敏繼嗣卷堂絕色佳人勘鞠逵途流镝龍圖閣學士缦裆袴美田面盤鳴鼓密庸墨衰暮暮齧心女仆瓯穴乾浴秦韓沁沁涀涀七聲氣味铨汰屈宋熱啜騷動沙沙聲書淫探訪透物電光王節王命帏蓋為他人做嫁衣裳邪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