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校饰的意思、校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校饰的解释

装饰。《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鉤落者,校饰革带,世谓之鉤络带。” 晋 法显 《佛国记》:“此本是吾割肉贸鸽处,国人由是得知,於此处起塔,金银校饰。” 王国维 《胡服考》:“古大带、革带皆无饰,有饰者胡带也。后世以其饰名之,或谓之校饰革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校饰是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包含两层语义场域的叠加。从语素构成分析,"校"指校勘、核对,《说文解字》释为"木囚也",后引申为考核验证之意;"饰"则源于《周礼·天官》"饰行"之训,本义为修整装饰。二者结合形成"校而饰之"的动态过程,具体表现为:

在文献学范畴,校饰指对文本进行双重处理:先通过校雠考订消除讹误,再施以文辞润色。这种操作常见于古代典籍整理,如《后汉书·蔡邕传》记载的"校饰经籍"工作,既包含版本比勘,又涉及文句修饰。在器物学领域,校饰则指对器物进行双重加工,如青铜器铸造中先校正器形,再进行纹饰雕刻的工艺流程,故宫博物院藏商代司母戊鼎的铸造记录印证了这一技术传统。

该词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多次出现,特指清代学者对古籍"先校后饰"的整理规范。现代汉语中主要用于学术语境,如中华书局《古籍整理条例》仍将校饰列为文献修复的重要工序。

网络扩展解释

“校饰”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xiào shì(),其核心含义为装饰,特指对物品进行点缀或修饰。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校”在此处取“装饰”之意,“饰”则为修饰、装点,合指通过添加装饰物使物品更美观。例如:

    • 用于革带:“钩落者,校饰革带,世谓之钩络带”(《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 用于建筑:“金银校饰”佛塔(《佛国记》)。
  2. 历史演变
    据王国维《胡服考》考证,古代中原的革带本无装饰,后受胡服影响出现带饰的革带,称为“校饰革带”,可见该词与外来文化交融相关。


二、用法与语境


三、总结

“校饰”是古代文献中常见的词汇,侧重对物品的具象修饰,尤其用于描述带有文化交融背景的装饰工艺。其读音和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历史、文献时仍具重要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校”字的多重读音(如jiào表“校对”),可参考汉字解析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案堵如故暗祝白薇驳龙仪同承破尘坱痴看畴量错讹丹哥殿兵鼎钟独劲多咱烦滥范铜丰屋生灾赋币浮沉辅翼格林尼治天文台搆奸钩努庋置海骂洪亮回洑诘兵疾声忌时鞠草枯根闚测蓝舆凛若秋霜炉甘石屏居破疑褰帷泣珠劝职曲本肉马散曲骟猫蛇黄顺因素车唐帽特警条师剔抽禿刷唾玉伍的无以复加相衬象征县马晓术邪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