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居喪期間的起居行止。 宋 蘇轼 《答孫志康書》:“即日孝履支持,預慰所望,誌文實録,讀之感噎。” 宋 蘇轼 《與馮祖仁書》之三:“比日孝履何如……歲莫惟更節哀自重。”
“孝履”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傳統語境中,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核心含義
“孝履”指居喪期間的起居行止,即喪親者在服喪期間的行為規範與日常起居。該詞常見于古代書信或慰問語境中,表達對守喪者生活狀态的關切。
詞源與結構
“孝履”是傳統禮儀文化中的專有表述,結合了“孝”的倫理内涵與“履”的行為指代,反映了古代對喪禮規範的重視。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仿古語境中。
《孝履》是一個漢語詞彙,是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孝”和“履”。
“孝”表示對父母的尊敬、孝順和關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履”表示行走,腳步踏地,引申為遵循、踐行。
因此,《孝履》的意思就是遵循孝道,孝順父母的行為。
《孝履》這個詞中,“孝”這個字的部首是“子”,筆畫數是4;“履”這個字的部首是“屍”,筆畫數是13。
《孝履》這個詞是出自《論語·學而》中的一句話:“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履之不愉,如之何?”意思是說,孝和弟是成為仁的基礎,如果不能踐行孝道,那又如何稱得上仁愛呢?
在繁體字中,“孝”和“履”都保持不變,仍然是“孝”和“履”兩個字。
在古代漢字書寫時,有多種不同的字體和寫法。根據《說文解字》,古時候“孝”字的寫法為“老”字上加“子”字的組合;古時候“履”字的寫法為“屍”字下加“彳”字的組合。不過,隨着時代的變遷,這些寫法已經逐漸淘汰。
1.他對待父母非常孝履,始終關心照顧。
2.作為子女我們要時刻銘記孝履之道,不辜負父母的養育之恩。
組詞:孝敬、孝順、孝子孝女、履行、履職。
近義詞:孝義、孝行。
反義詞:不孝、不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