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夏历小月。亦指小月的末日。 唐 韩鄂 《岁华纪丽·晦日》:“大酺小尽。”原注:“月有小尽大尽,三十日为大尽,二十九日为小尽。” 宋 朱敦儒 《小尽行》:“ 藤州 三月作小尽, 梧州 三月作大尽。哀哉官历今不颁,忆昔昇平泪成阵。”《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那年七月,又是小尽,转眼之间,便到八月。”《负曝闲谈》第二回:“耳边厢忽听见有人打门的声音,想了一想今天二十九是个小尽,大约讨帐的来了。”
小尽是汉语中对农历小月的传统称谓,指农历中仅有29天的月份。这一名称源于古代历法计算方式,因月相周期不足30日而得名,与30天的“大尽”(大月)相对。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
历法定义
指农历中天数较少的月份,固定为29天。古代以月相盈亏周期(朔望月)约29.53日为基础,将不足30日的月份称为“小尽”。
示例: “今年腊月是小尽,除夕在二十九。”
文化象征
在民俗中,“小尽”被赋予时间仓促的隐喻。如《古诗十九首》中“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隐含对小尽月时光易逝的感慨。
明确定义:“小尽:农历的小月,指只有二十九天的月份。”
记载:“华北地区旧俗,小尽月忌婚嫁,恐婚姻‘不圆满’。”
术语 | 天数 | 性质 | 反义词 |
---|---|---|---|
小尽 | 29日 | 农历小月 | 大尽 |
闰月 | 不定 | 阴阳历补差月 | 平月 |
朔望月 | 29.53日 | 天文周期 | 恒星月 |
古籍例证:清代俞樾《茶香室丛钞》载:“宋人谓月小为小尽,月大为大尽。”印证其用法源流。
虽农历在当代应用减少,但“小尽”仍见于传统历书、民俗研究及文学创作。例如老舍《四世同堂》中“腊月小尽年关紧”的描写,延续了这一古语的生命力。
“小尽”是一个与农历月份相关的传统术语,具体含义如下:
指农历中的小月,即仅有29天的月份,也特指该月的最后一天。与之相对的是“大尽”(30天的大月)。
又称“小建”,如《负曝闲谈》注解说“小尽”即“小建”。
部分现代词典(如)提到“尽量节约”的引申义,但该用法缺乏古籍例证,可能为现代误读,建议以传统历法解释为准。
可通过访问 查看原始文献例证。
爱赏北京师范大学壁塞财聘苍老操总超羣拔萃驰志伊吾喘嘘嘘吹喇叭凑和打先锋大字报电视摄影机鼎盛涤汰端直附讯官馔闺奁国步艰难骇迫航迹荒弊晦湮火甲讲戎歼殒极乐天旌引掘头船口利矿夫诳取雷暴嶚阔芒炎毛员鼓名城佞说暖讲旁浃泡桐曝书见竹气急庆谒容错上辅上了贼船纱子史论尸禄素餐受岁四照花松扃恬怠天上麒麟挽联哇咬喜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