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崤函的意思、崤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崤函的解釋

亦作“ 崤崡 ”。 崤山 和 函谷 。自古為險要的關隘。 函谷 東起 崤山 ,故以并稱。 漢 張衡 《西京賦》:“左有 崤 函 重險, 桃林 之塞。”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字說·集字一》:“ 殽 ,山名; 函 ,谷名。或作 崤 崡 。”京劇《平王納媳斬伍奢》:“望雲巒和霧嶺羊腸曲險,想這裡必定是古戍 崤 函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崤函是中國古代地理名詞,專指崤山與函谷關的合稱,現位于河南省西部三門峽市境内。其名稱源自《左傳》"崤有二陵焉"的記載,具體釋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地理構成

"崤"指崤山山脈,屬秦嶺東段支脈,主峰青岡峰海拔1903米,呈西南-東北走向,形成黃河與洛河的分水嶺。"函"即函谷關,初建于春秋戰國時期,因"車不方軌,馬不并辔"的險要地勢得名,現存遺址包含東關、西關及古道遺迹。

二、曆史地位

作為"關中四塞"之首,《讀史方輿紀要》記載此處"峻阜絕澗,實為天險",是秦漢時期連接關中與中原的唯一陸路通道。公元前627年秦晉崤之戰、公元前241年五國攻秦等重大戰役均發生于此,直接影響古代中國政治格局演變。

三、文化意象

《漢語大詞典》釋為"山河險固的代稱",在文學作品中多象征軍事屏障,如賈誼《過秦論》"據崤函之固"、張衡《西京賦》"左有崤函重險"等表述,至今仍是研究古代軍事地理的重要标本。

網絡擴展解釋

“崤函”是古代中國的重要地理名稱,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崤函(拼音:xiáo hán)是崤山與函谷關的合稱,位于今河南省西部,大緻範圍包括三門峽市、靈寶市及陝州區。兩者因地理位置相鄰且地勢險要,常被并稱為“崤函”。

二、地理與軍事地位

  1. 地理位置
    崤山屬秦嶺山脈東段支脈,函谷關則位于崤山北麓的深谷中,東起崤山,西至潼關,形成一條狹長的險要通道。其範圍涵蓋今河南洛陽以西至陝西潼關一帶。

  2. 軍事價值
    因地勢險峻,函谷關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是古代西北進入中原的咽喉要道。戰國時期,秦國憑借“崤函之固”據守關中平原,成為軍事防禦的核心屏障。

三、曆史文獻記載

四、其他說明

崤函不僅是地理名稱,更是中國古代軍事史的标志性符號,其險要地勢對中原與關中的政治、軍事格局産生深遠影響。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過秦論》及相關曆史地理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白露八面受敵筆床傳寫出神入定大殺典度調九鼎蕃兵方鲠肥甘輕暖腓辟豐彩閤長弓箭社弓足瓜蔓抄果不其然函商擐甲執兵隳亡家訪講道嬌蟬擊綿寄名符寖高穽鄂矜肆君聖臣賢軍糈闊臆栗陸鸾箋闾師馬溜牛矶漚樸醅釀起磨铨度卻死曲意柔蔬擅斷聲地盛化螫乳失馭朔門歲貢唐碧談瀛亭侯吞贜頑仙無底窦無位鄉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