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校覆的意思、校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校覆的解釋

(1).猶評論。 南朝 梁簡文帝 《與劉孝儀令》:“酒闌耳熟,言志賦詩,校覆忠賢,榷揚文史,益者三友,此寔其人。”

(2).複查。《續資治通鑒·宋真宗景德二年》:“糊名校覆,務於精當;而考官不諭朕意,過抑等第,欲自明絶私,甚無謂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校覆”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iào fù,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評論
    指對人物、作品等進行評價或讨論。例如南朝梁簡文帝在《與劉孝儀令》中提到“校覆忠賢,榷揚文史”,即通過評論賢能之士和文史作品來彰顯其價值。

  2. 複查
    表示對事物進行再次審核或檢查。如《續資治通鑒·宋真宗景德二年》記載“糊名校覆,務於精當”,強調通過匿名複查确保公正性。


二、使用場景與示例


三、補充說明

部分資料(如)提到“校覆”有“校正、修改”的含義,但這一解釋未見于高權威來源,可能與其他詞語(如“校勘”)混淆,建議以“評論”和“複查”為主。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曆史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校覆

校覆(jiào fù)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校和覆。

校的部首是木,是表示“木頭”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是4畫。

覆的部首是夂,是表示“走”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是9畫。

校覆一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在《周禮·春官掌樂》一書中出現。它的意思是校勘校正,指對所寫的東西進行仔細檢查和糾正。

在繁體字中,校覆的寫法為「校複」。

古時候,校覆的漢字寫法可能有一些變化。例如,在《廣韻·開口·觇韻》一書中,校覆的寫法為「校復」。

一些例句:
- 在提交論文之前,要對自己的代碼進行校覆,确保沒有錯誤。
- 這本書的第三版是經過校覆後發布的,裡面的錯誤得到了修正。

一些與校覆相關的詞語:
- 校對:對文字、出版物等進行檢查、更正錯誤或不通順之處。
- 校訂:對文字、書籍等進行核對和校正,确保準确無誤。
- 校勘:對古籍等進行整理、校對,并記錄文字的異同變化。
- 校改:對文件、出版物等進行修改和改進。

與校覆相反的詞語是「創新」,意思是在原來基礎上進行新的創造和發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