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校覆的意思、校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校覆的解释

(1).犹评论。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刘孝仪令》:“酒阑耳熟,言志赋诗,校覆忠贤,榷扬文史,益者三友,此寔其人。”

(2).复查。《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糊名校覆,务於精当;而考官不諭朕意,过抑等第,欲自明絶私,甚无谓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校覆”是汉语中具有复合结构的书面用语,其核心含义指向“核查与再审查”的双重过程。从字源学分析,“校”本义为木栅栏,引申为校正、核对(《说文解字》释“校,木囚也”),而“覆”原指翻转器皿的动作(《说文》载“覆,覂也”),后发展出覆盖、复核等引申义,二者组合形成递进式核查概念。

在具体应用中,“校覆”包含两个层级:

  1. 基础校核:指对文字、数据等材料的初次校对,如《汉书·艺文志》所述“校经籍异同”,强调逐项比对勘误。
  2. 全面覆审:在初校基础上进行系统性复查,如《颜氏家训·勉学》记载“校覆典籍”,要求从内容逻辑到体例格式的二次验证。

该词的权威性可追溯至多部典籍:

现代汉语中,“校覆”常见于学术论文校对、法律文书复核等专业领域,其使用体现了“双重确认”的严谨态度。近义词“校雠”侧重文字比对,“复核”偏重程序审查,而“校覆”则兼有技术校对与内容审查的双重维度。

网络扩展解释

“校覆”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xiào fù,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评论
    指对人物、作品等进行评价或讨论。例如南朝梁简文帝在《与刘孝仪令》中提到“校覆忠贤,榷扬文史”,即通过评论贤能之士和文史作品来彰显其价值。

  2. 复查
    表示对事物进行再次审核或检查。如《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记载“糊名校覆,务於精当”,强调通过匿名复查确保公正性。


二、使用场景与示例


三、补充说明

部分资料(如)提到“校覆”有“校正、修改”的含义,但这一解释未见于高权威来源,可能与其他词语(如“校勘”)混淆,建议以“评论”和“复查”为主。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历史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榜元豹脚八溢变小雅镖头碧油车波色常会春明賨幏粹白打垜盗言道樾蹈中诋訿副东歌版骇电号位讲座监修井田制金荷叶金箭蹻蹠戡翦堪舆良匠连类比事练士俚率溜溜儿龙凤饼旅进杩槎买佣面背木客鸟能耐牛齝旁忤麒麟倾荡其如曲谋屈桥深炯实禀事预则立梳辫子説委碎折裙损坏投擿文茎无性下市鞋脸玺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