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方術。《史記·孝武本紀》:“於是上使先驗小方,鬭旗,旗自相觸擊。”
(2). 東漢 末 黃巾軍 的編制單位。《後漢書·皇甫嵩傳》:“﹝ 張角 ﹞遂置三十六方。方猶将軍號也。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
(3).謂簡單的風貌。 晉 孫綽 《列仙傳贊·支孝龍》:“小方易拟,大器難像。”
(4).中醫的一種處方。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序例上·七方》:“ 從正 曰:‘小方有二,有君一臣二之小方,病無兼證,邪氣專一,可一二味治者宜之;有分兩少而頻服之小方,心肺及在上之病者宜之,徐徐細呷是也。’”
(5).猶言小家子氣,氣派不大或不大方。 宋 魏野 《書友人屋壁》詩“達人輕祿位,居處傍林泉。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 陳衍 《宋詩精華錄》評雲:“三四不落小方。” 冰心 《我們太太的客廳》:“她覺得 中國 的女人特别的守舊,特别的瑣碎,特别的小方。”
“小方”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常見解釋及用法:
指古代方士的簡易法術或技藝,常見于曆史文獻。例如《史記·孝武本紀》記載漢武帝曾讓人驗證小方術,如“鬥旗自相觸擊”的奇異現象。
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黃巾軍以“方”為軍事單位,其中“小方”規模為六七千人,與“大方”(萬餘人)對應,各設渠帥統領。
中醫“七方”之一,分為兩類:
多用于文學評價,如晉代孫綽《列仙傳贊》以“小方易拟”形容支孝龍淡泊超脫的氣質。
指言行拘謹、氣派不足。例如宋代魏野的詩句被評“不落小方”,冰心作品中亦用此詞描述人物性格。
以上内容綜合自多個權威來源,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史記》《後漢書》或中醫典籍《本草綱目》等原始文獻。
小方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個子矮小,身材瘦弱的意思。
小方的部首是小(小字旁),它有四個筆畫。
小方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字彙》一書中。最初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個矮小,後來逐漸引申為描述其他事物的小而精緻或小而美好。
繁體字小方的寫法是「小方」。
在古代,小方這個詞的漢字寫法沒有太大變化,仍然是「小方」。
1. 他是個小方孩子,總是被其他同學欺負。
2. 這座小房子雖然面積小,但非常溫馨。
小方可以與其他字組合成不同的詞語,如:
小方塊、小方巾、小方舟、小方桌
與小方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矮小、嬌小、細小、纖小
與小方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高大、魁梧、肥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