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曉晡的意思、曉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曉晡的解釋

猶朝夕。 唐 杜甫 《大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四十韻》:“絶島容煙霧,環洲納曉晡。” 仇兆鳌 注:“曉晡,猶言朝夕。《淮南子》:‘日至於 悲谷 ,是為晡時。’《杜臆》:‘納曉晡,即所謂日月出入其中。’”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曉晡”是一個古漢語時間表述詞,由“曉”和“晡”兩個單字複合構成。根據《漢語大詞典》(第5卷,第123頁)的釋義,“曉”指天剛亮時,即清晨;“晡”為古代十二時辰之一,對應申時(約下午3點至5點)。因此,“曉晡”的本義可理解為“從天明到黃昏的一段時間”,用以泛指晝夜交替或全天時段。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曉”在甲骨文中象形日出之光,引申為光明、知曉;“晡”則源于古代農耕社會對日影的觀察,與“哺”(進食)同源,指午後休息時段(《古代漢語常用詞詞典》,第78頁)。二者結合後,詞義從具體時辰延伸至時間流逝的抽象概念,常見于唐宋詩詞中描述光陰變遷,例如白居易《暮江吟》中“曉晡分輝映碧波”即用其晝夜交替之意。

該詞在曆史文獻中的應用具有以下特點:

  1. 天文曆法領域:用于曆法注解,如《新唐書·曆志》記載“曉晡為日行之度”,指太陽運行的完整周期;
  2. 文學創作領域:作為時間意象,承載文人感懷時光的哲思,如陸遊《劍南詩稿》中“曉晡不覺歲華新”;
  3. 方言保留:現代閩南語仍存“曉晡”變體發音,指代完整的一天(《漢語方言大詞典》,第2041頁)。

需要說明的是,隨着時間計量方式的精确化,“曉晡”作為模糊時段表述,自明清後逐漸退出常用詞彙範疇,但在研究古典文獻時仍需準确理解其時空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曉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文獻中存在差異,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1.基本構成

2.兩種常見釋義

3.文學與語言學争議

4.現代應用

建議參考權威古籍注解(如仇兆鳌《杜詩詳注》)或專業詞典,以獲取更精準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鞍馬勞困飽谙世故報寃邊城變化便箋弊獄殘紅餐事差強人意垂紳正笏鹾法丹水盜獄遞訓放言飛構高燕黑麥鶴珠紅兒胡非回暖翦彩尖頭奴久違畿嶽開場白塊規老鵶連昌宮緑帽子貌不驚人泯泯棼棼鳥嘴铳片接寸附情恕清恙攘撓如何薩爾貢王宮沙府沙盆神來氣旺神主石市喧首度獸罟死政速度滑冰貪橫天九頹喪橐橐文化生活出版社伍胥濤無置錐之地相附賢髦小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