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險言的意思、險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險言的解釋

聳人聽聞的話。《韓非子·三守》:“鬻寵擅權,矯外以勝内,險言禍福得失之形,以阿主之好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險言”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拼音為xiǎn yán,指聳人聽聞的話,即通過誇大、渲染或制造緊張感來吸引注意的言論。例如:“險言禍福得失之形”(出自《韓非子·三守》)。

2. 詞語結構

3. 出處與用法
最早見于《韓非子·三守》,描述臣子通過危言聳聽的方式操控君主意志的權術行為:“鬻寵擅權……險言禍福得失之形,以阿主之好惡”。現代語境中,可用于批評誇大事實、制造恐慌的言論,如:“媒體報道應避免使用險言煽動公衆情緒。”

4. 近義與辨析

“險言”強調言論的聳動性和潛在誤導性,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貶義或中性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險言的意思

險言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說出的有風險或危險的言辭。它通常用來形容說話冒險或有潛在風險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險言的部首是阝(阜),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險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豳風·谷風》:“險言言從口出。”這句話的意思是言語有時會帶來危險,需要小心謹慎。

繁體

險言的繁體字是「險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險言的寫法有些不同。據古籍《說文解字》,險言的古寫為「㣷雞」,其中「㣷」表示險阻之義,「雞」為表音,表示讀音。

例句

1. 他明知道這個事情說出來可能會招來麻煩,但還是冒着險言說了出來。

2. 她口無遮攔,常常說出一些險言,引起了很多争議。

組詞

險謠、險峰、險惡、險象、險灘。

近義詞

冒險的話、冒險性言辭、冒風險講話。

反義詞

謹言慎行、小心言辭、謹慎說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