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獻玉。 唐 韋渠牟 《贈窦五判官》詩:“美玉自矜頻獻璞,真金難與細披沙。” 元 馬臻 《述懷五十韻》:“獻璞悲 和 泣,辭金憶 震 賢。” 明 李東陽 《青溪聞體齋古潭之說有詩見嘲次韻以解》:“登龍卻恨通家晚,獻璞翻為識者羞。”參見“ 獻玉 ”、“ 獻楚 ”。
“獻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猶獻玉”,源自古代典故和文學創作。以下是詳細解析:
本義
“獻璞”字面指“進獻未經雕琢的玉石(璞玉)”。璞玉象征未被發現的才能或未被認可的真誠,常用于比喻懷才不遇或忠誠未被接納。
引申義
結合曆史典故(如卞和獻玉),該詞暗含“真誠自薦卻遭誤解”的隱喻,表達對識才者的期待或對境遇的無奈。例如:
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詞典網站(如漢典、查字典)。
《獻璞》是一個成語,意為“獻上寶玉”。它通常用來形容人無私地把珍貴的東西奉獻出來,表達出一種慷慨和大度的精神。
《獻璞》的拆分部首為“犬”和“玉”,其中“犬”是表示“狗”的意思,而“玉”表示“寶石”。根據部首“犬”,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成語與狗有關;根據部首“玉”,我們可以推測這個成語與寶玉、珍貴的東西有關。
根據筆畫來拆分,《獻璞》可以分成“王犭珀”,其中“王”代表“玉”,含有4畫;“犭”是“犬”的簡化形式,含有3畫; “珀”表示“瑗”,含有9畫。整個成語的總筆畫數為16畫。
《獻璞》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子出遊也,其子與公孫瓒侍。既而見公孫瓒獻璞,公與之言,犬玉獻詹。”在這段文字中,就有了“獻璞”的成語意味。
在繁體字中,“獻璞”與簡體字相似,沒有太多變化。
在古代,繁體字“獻璞”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書寫。例如,在《康熙字典》中,我們可以看到“獻璞”的不同寫法,如“獻璞”、“獻㺞”等。這些寫法都是古代人們根據發音和書寫規則來确定的。
他心胸寬廣,經常獻璞于慈善機構。
公司的員工們自願将獲得的獎金獻璞于國家扶貧工程。
組詞:獻寶、獻上、獻禮
近義詞:珍獻、奉獻、貢獻
反義詞:貪圖、藏匿、保留
【别人正在浏覽】